众力资讯网

徐向前出身贫寒,始终坚持艰苦朴素,晚年也很少穿元帅军装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崇尚勤俭节约,这一美德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如今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或许并不深刻理解勤俭节约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崇尚勤俭节约,这一美德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如今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或许并不深刻理解勤俭节约这四个字的内涵。相较之下,那些走过旧社会岁月的老一辈人却深刻明白一针一线来之不易的道理。

在这众多崇尚勤俭节约的人中,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的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1990年9月21日)元帅无疑是一位杰出的代表。因此人们戏称他为“布衣元帅”。

随着岁月的流逝,徐向前元帅在晚年的时候却罕见地很少穿军装。这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心,为何这位坚持朴素的元帅在晚年选择不再穿上军装呢?

徐向前的经历

徐向前元帅一生坚持艰苦朴素的精神,这与他少年时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他出生于山西的一个贫困家庭,父亲虽是秀才,却因时局混乱而功名无用。家境贫困迫使不满十岁的徐向前只得进入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在早熟的年纪里,尝尽了人生的辛酸。

生活的压力并未击倒徐向前,相反,这些困境锻炼了他的坚韧。在困苦的环境中,他艰难地向前迈进,最终以坚定的意志力和努力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首届学员之一。

徐象谦

在黄埔军校,徐向前接触到丰富的革命思想,这标志着他思想上的重要转折。在与志同道合的青年人交往中,他深入研讨时事,逐渐对中国革命有了清晰的认识。

民国十六年(1927年)是中国革命遭遇严重挫折的一年。面对蒋党的残暴,徐向前深切认识到真正为中国人民奋斗的政党是共产党,因而毅然加入共产党。此后,他跟随党的步伐南征北战,战功累累。太原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等,都留下了徐向前元帅的英勇身影。他的战功为解放旧中国和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不朽的基石,成为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

尽管徐向前元帅声名显赫,但他年少时却经历了旧社会的艰辛。或许正是这段岁月,使他深切体会到社会百态,理解了人生的冷暖。徐向前元帅深知一米一饭不易得,因此终生保持着勤俭节约的生活风格。

在军中,徐向前元帅另有一个绰号——“布衣元帅”。这个称号源自何处呢?

布衣元帅的由来

徐向前元帅在战场上表现出抢骁勇无双的英勇气概,堪称一代名将。私底下的他却毫不张扬,穿着格外随意,甚至有些土气。

在穿衣方面,徐向前元帅一直注重实用而非追求美观。行军途中,他总是穿着那种有着四个大口袋的军装,看上去略显不伦不类。对此,徐向前元帅解释道,这样的设计方便携带文件和烟袋,士兵们听后恍然大悟,纷纷效仿。这种简朴实用的装束逐渐在军队中流行起来,成为了“干部装”的代表。

徐象谦

除了喜欢四大口袋的军装,徐向前元帅经常穿着有补丁的衣服。在行军途中,他常亲自动手修补破损的衣物,即便衣服破了也不舍得扔,只要打上补丁就继续穿。即便在国家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的时候,人们很难再见到有人穿补丁衣服,但徐向前元帅作为开国元帅却一直保持着勤俭朴素的作风。

而在给衣服打补丁之外,徐向前元帅还善于自己织毛衣。革命岁月里,他为自己织了一件毛线背心,成为他艰苦精神的象征,被徐家人珍藏并转交给了博物馆。

那么徐向前元帅在晚年却少穿军装,这又是为何呢?

不愿穿军装的原因

军装是一种彰显荣誉与责任的象征,很多军人都珍视并以之为傲。在徐向前元帅的晚年,却很少见他身着那身威严的元帅服。

有一年,徐向前元帅的夫人黄杰过生日。对于这位一路相伴的妻子,徐向前元帅十分重视。贴心的他问夫人有没有什么特别想要的礼物。黄杰笑着回答:“其实我没什么其他想要的,只是一直没见过你穿元帅服的样子,你能为我穿上吗?”

这个请求出乎徐向前元帅的意料,但面对老伴的生日愿望,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回到房中,他换上了那身元帅服,挺直身板,走到妻子面前。黄杰仔细打量着,满意地笑了。后来,她好奇地问起为何平时很少见他穿军装。徐向前元帅淡淡地解释道:年纪大了,穿军装不好看了。

徐象谦

这简短的解释如同一把锐利的刀,划破了岁月的沧桑。英雄迟暮,虽然无法避免,却让人感到无尽的唏嘘。军人的精神并非只在外表,更在于内在的坚韧与信仰。即便身体老迈,徐向前元帅的理想未曾动摇,他的精神仍旧熠熠生辉。他永远是新中国的建国元勋,开国元帅,这是无法被岁月抹去的辉煌。

尽管按照功劳来说,徐向前元帅是那批打下新中国的英雄中最应该享受优越生活的人之一。他却一直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习惯。古人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或许徐向前元帅深谙这个道理,因此在功成名就之后,他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

而在晚年时,徐向前元帅不再喜欢穿军装,这也是他朴素思想的一种表现。实际上,他并不需要那身元帅服来凸显自己的身份地位。他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一贯简朴的生活习惯远比一身军装更能彰显他真正的军人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