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叶剑英
1955年大授衔后,远在大洋彼岸的李奇微看到报纸上十大元帅的名单后,命人送到麦克
1955年大授衔后,远在大洋彼岸的李奇微看到报纸上十大元帅的名单后,命人送到麦克阿瑟那里,麦克阿瑟看到后,气得拍起了桌子:“马修这是想羞辱我吗?他这意思分明是说,在中国还有九个跟彭德怀一个级别的人存在,而朝鲜战场上只派了一个彭德怀就把我们十几个国家打败了!”1950年,那时候的麦克阿瑟,可以说是人生巅峰。二战英雄,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妥妥的“太上皇”。仁川登陆一战,更是让他封了神。当时他觉得北朝鲜军队不堪一击,整个朝鲜半岛唾手可得。至于中国会不会出兵?他压根没放在心上。在他的情报里,刚成立一年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哪有胆量和实力跟美国掰手腕?所以他才敢大言不惭地发动“圣诞节攻势”,跟士兵们打包票,说“孩子们,你们圣诞节就能回家了”。那会儿的美军,从上到下都弥漫着一股轻松乐观的气氛,甚至有士兵在讨论回国后去哪儿度假。可他们万万没想到,就在鸭绿江对岸,数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早就在彭德怀的率领下,悄无声息地集结完毕了。彭老总,这位从湖南湘潭走出来的铁血汉子,性格就像他爱吃的辣椒,又辣又硬。他带着装备远逊于美军的子弟兵,愣是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里,给麦克阿瑟和他的“联合国军”上了一堂终身难忘的军事课。第一次战役,云山之战,美军的王牌“开国元勋师”——骑兵第一师,头一回尝到了志愿军的厉害,稀里糊涂就被打蒙了。这只是开胃菜。紧接着的第二次战役,才是真正的噩梦。西线的清川江,东线的长津湖,成了“联合国军”的埋骨之地。尤其是在长津湖,咱们的第九兵团,穿着单薄的棉衣,在极寒天气里硬是靠两条腿,完成了对美军陆战一师和步兵七师的分割包围。很多战士冲锋的时候,就冻死在了阵地上,化作了冰雕。但就是这种钢铁般的意志,彻底击碎了麦克А瑟的“圣诞节幻想”。美军不是回家过节了,而是经历了“美国陆军史上最长的败退”。从鸭绿江边一路溃败到三八线以南,汉城(今首尔)都丢了。这对麦克阿瑟来说,是奇耻大辱。他后来在回忆录里,也不得不承认,志愿军“用双脚跑赢了我们的卡车”。接替麦克阿瑟的李奇微,比他的老上司要清醒得多。李奇微是真正跟志愿军在一线掰过手腕的人。他发现,这支军队的战术素养极高,穿插、分割、包围玩得炉火纯青,官兵协同默契,战斗意志更是不可思议。著名的“磁性战术”就是他被逼出来的。他开始真正地研究他的对手。所以,当1955年那份元帅名单送到他手上时,他的感受和麦克阿瑟是完全不同的。他看到的,不仅仅是十个名字,而是这十个名字背后,代表的中国革命战争的二十多年史诗。朱德,红军之父,井冈山会师的扁担,依然闪耀着初心的光芒。刘伯承,“军神”,太行山上的游击战,把现代战争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林彪,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还有贺龙的两把菜刀、陈毅的游击诗篇、罗荣桓的政治工作、徐向前的运筹帷幄、聂荣臻的科技兴军、叶剑英的力挽狂澜。李奇微明白,彭德怀的胜利,绝不是偶然。他身后站着的,是一个由这群身经百战、从尸山血海里闯出来的帅才将才组成的、成熟且高效的指挥体系。他们每个人单独拎出来,都是能独当一面、指挥百万大军的战略家。这就是麦克А瑟拍桌子的深层原因。他输给彭德怀,已经够憋屈了。现在这份名单告诉他,像彭德怀这样厉害的角色,中国至少还有九个!这让他情何以堪?这不等于说,中国在朝鲜战场上,只是派出了一个“方面军司令”,就把他这个“五军总司令”给办了?这让他和他所代表的西点军校的荣誉往哪儿搁?其实,麦克阿瑟的愤怒,恰恰证明了我们胜利的含金量。朝鲜战争,我们打的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仗,更是一场国威仗,一场心理仗。我们用简陋的武器,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我们用血肉之躯,对抗住了敌人的钢铁洪流。上甘岭战役,区区3.7平方公里的阵地,美军倾泻了190多万发炮弹,山头都被削低了两米。但志愿军硬是坚守了43天,最终把阵地牢牢钉在了自己手里。这种胜利,是任何军事教科书都无法解释的。它背后,是我们民族百年积弱后触底反弹的决心,是人民军队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感。1955年的那场授衔,是对这群为共和国浴血奋战的英雄们的最高褒奖。当毛主席把元帅命令状和勋章一一颁给他们时,那不仅仅是军衔和荣誉,更是对过去二十八年艰苦卓绝斗争的总结,是对无数牺牲烈士的告慰。而远在大洋彼岸的那声拍桌子的脆响,更像是我们胜利的一个独特回音。它告诉全世界:轻视对手的人,最后只会被现实狠狠打脸。那个曾经以为可以靠几艘航母、几颗原子弹就能让我们屈服的时代,从鸭绿江边志愿军战士打响第一枪的那一刻起,就永远地结束了。这份元帅名单,就像一份宣言书,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1976年10月的一天,在怀仁堂中,叶剑英叫汪东兴坐下,汪却始终不肯坐,叶帅点头
1976年10月的一天,在怀仁堂中,叶剑英叫汪东兴坐下,汪却始终不肯坐,叶帅点头:你是要“埋伏”哟!话说回来,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的消息传出,整个国家都陷入了沉痛。人们还在哀悼中,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就开始动作了。他们在治丧会议上先发难,矛头直指邓小平,紧接着四处拉拢人手,搞小会讨论下一步计划。这让局势一下子复杂起来,叶剑英他们看在眼里,明白不能再拖。为了国家稳定,得赶紧想办法。叶剑英找汪东兴谈了谈,先聊治丧的事,顺势切入眼下形势。汪东兴这些天在中南海值班,也留意到那些动静。他自己之前还被攻击过,说成特务,差点调离主席身边,多亏主席了解他,才稳住位置。现在两人一聊,汪东兴想起主席生前在政治局会上提过的陈平和周勃平诸吕之乱的故事,那意思很清楚,得早做准备。叶剑英这人,从小在广东梅县长大,家里做生意的,1897年出生,原名叫叶宜伟。早年读东山中学,1917年进云南讲武堂学军事,毕业后就投身军旅。1924年到黄埔军校当教授部副主任,帮着训练学员。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起就一心扑在革命上。北伐时他指挥部队打下不少要塞,抗日时到延安管军事,还组织后方生产自给自足。解放战争里领华南战役,1949年带队解放广州。1955年授元帅衔,当上军委副主席。到1976年,他已经是老将了,经验丰富,关键时候总能稳住大局。叶剑英这辈子走南闯北,见过太多风浪,这次事件里他起带头作用,帮着定方案,抓时机。汪东兴呢,1916年出生在江西弋阳农家,家里穷,从小干农活。1929年参加土地革命,1932年入党,还加入红军。长征时他管通信,扛着设备过雪山草地。抗日在延安干警卫,解放后进中南海负责领导安全。50年代升中央警卫局局长,长期护着毛泽东。70年代初当中央办公厅主任,管协调事务。汪东兴这人办事细致,忠诚可靠,主席在世时对他信任有加。事件前他受过攻击,但挺过来了,这次行动他担大头,负责具体部署,从检查场地到挑人手,都亲力亲为。9月12日那次见面后,叶剑英给汪东兴点时间考虑。几天过去,汪东兴主动约叶剑英到办公室,说下定决心了。两人一拍即合,汪东兴接下重任,制定行动方案。他花了不少工夫,考虑周全,向叶剑英汇报后方案通过。10月4日,汪东兴带队去地下隔离点检查设施和器具,确保万无一失。第二天又去怀仁堂周边转悠,查大门、出入口、停车场,还布置武器、车辆、通信和后勤。考虑到变数,他们备了几套应急预案。从8341部队挑精锐干部,组行动小组。华国锋和吴德联系北京卫戍区,明确配合分工。这样一步步铺开,准备工作扎实。行动那天是10月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名义上开会,其实是隔离审查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华国锋、叶剑英坐镇怀仁堂,汪东兴带8341部队成员早早到位。厅里桌椅撤了,只剩屏风和沙发。叶剑英叫汪东兴坐,汪推说不是常委,有事,叶剑英点破他要埋伏。汪东兴带人藏屏风后,等人到齐就动手。整个抓捕过程快准狠,几小时内搞定。主要目标控制住,叶剑英他们宣布中央决定。接着各路人马行动,抓相关人员,全送隔离点。北京卫戍区配合默契,没出岔子。这次行动干净利落,避免了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