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医生提醒:经常吃剩菜并不健康,这种节俭习惯可能损伤肠胃

在小区里,62 岁的李阿姨是出了名的 “节俭能手”。每天做饭总怕不够吃,结果顿顿都剩菜,冰箱里永远塞着前一天的红烧肉、昨

在小区里,62 岁的李阿姨是出了名的 “节俭能手”。每天做饭总怕不够吃,结果顿顿都剩菜,冰箱里永远塞着前一天的红烧肉、昨天的炒青菜。最近半个月,李阿姨总觉得胃里胀胀的,吃点东西就反酸,有时候还隐隐作痛。实在扛不住去医院看消化科,医生听完她的饮食习惯后叹气:“您这肠胃不适,大概率和经常吃剩菜有关。”

在您的家中,那一方冰箱之内,是否也总有剩菜静静“躺卧”?它们似被时光遗忘,默默等待着未知的归处。很多人觉得 “扔了可惜”,热一热接着吃很划算,却没意识到,这种看似节俭的习惯,正在悄悄伤害我们的肠胃。

剩菜里藏着 “隐形伤害”,肠胃最遭罪

剩菜放久了,首先会滋生大量 “坏细菌”。比如吃剩的肉类、豆制品,在室温下放超过 2 小时,细菌就会快速繁殖,就算放进冰箱,也只是让细菌 “放慢脚步”,并不能完全阻止。这些细菌吃进肚子里,会直接刺激肠胃黏膜,轻的会让人拉肚子、胃痛,严重的还可能引发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特别难受。

除了细菌,剩菜还可能产生 “亚硝酸盐”。尤其是绿叶蔬菜,煮好后放得越久,亚硝酸盐含量就越高。虽然偶尔吃一点影响不大,但长期吃含亚硝酸盐的剩菜,会给肠胃增加负担,时间长了可能导致慢性肠胃问题,甚至影响身体其他机能。

实在要剩菜?这 3 个做法能减少伤害

当然,偶尔做饭多了难免有剩菜,完全扔掉确实可惜。医生建议,要是实在要留,一定要做好这几点:

第一,剩菜做好后 1-2 小时内必须进冰箱。别等菜凉透了再放,室温下放太久,细菌已经开始 “疯狂繁殖” 了,及时冷藏能最大限度减少细菌滋生。

第二,下次吃前必须彻底加热。烹饪时,肉类需充分加热至中心滚烫;汤品要持续煮沸三至五分钟;蔬菜也应彻底热透。如此精心处理,方可确保食物达到适宜食用的状态。别觉得 “有点温度就行”,没热透的剩菜里,细菌还没被杀死,吃了还是会闹肠胃。

第三,剩菜别存超过 2 天。即便将食物置于冰箱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营养成分亦会不断流失。与此同时,有害物质会逐渐累积,存放时间越久,此种现象便愈发显著。尤其绿叶蔬菜,宜当日食罄。因其新鲜度易减,营养易流失,留存至次日,口感与养分皆逊。故而,为享其鲜美与营养,莫将其留至翌日。

比处理剩菜更重要:养成 “少剩菜” 的习惯

其实,保护肠胃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别吃剩菜。做饭前可以先算好人数,比如一家三口做 2 菜 1 汤,够吃就行,别追求 “多菜丰盛”。

买食材的时候也别囤太多,尤其是蔬菜、肉类,新鲜的做出来口感好,营养也足,肠胃消化起来也轻松。要是偶尔剩了少量蔬菜,下次可以煮进粥里,或者和新食材一起炒,既能减少浪费,又能避免长期吃剩菜。

肠胃发出 “求救信号”,别硬扛

不少人认为肠胃不适不过是小事一桩,忍一忍便会自行缓解。殊不知,这或许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委婉地提醒你:“是时候关注饮食健康了。”如果经常出现这几种情况,一定要及时看医生:

比如吃完东西总觉得胃胀、反酸,或者偶尔拉肚子,尤其是吃了剩菜后症状更明显;还有的人会经常胃痛,休息后也没缓解。这些皆可能是肠胃受损之征兆,切莫硬扛。及早检查、及时调理,方可防微杜渐,避免小恙酿成大患,守护肠胃健康。

节俭,本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德。然而,我们绝不能为了践行这一美德,而罔顾自身健康。毕竟,健康才是生活的基石,切不可因节俭而将其轻易舍弃。肠胃是我们身体里 “默默工作” 的小帮手,每天帮我们消化食物、吸收营养,要是因为吃剩菜把它伤了,反而得不偿失。

从今日起,不妨尝试依需烹饪,精准把控食材用量。如此既能避免食物浪费,又可减少剩菜摄入,于健康与环保皆有益处,何乐而不为?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新鲜热乎的饭菜,不仅肠胃舒服,心情也会更愉悦。保护好肠胃,才能拥有更健康的生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