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能挑战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国家,很多人会立刻想到俄罗斯——它拥有庞大的核武库,作风强硬,是新闻里的常客。但如果我们把目光从军事对峙的硝烟上移开,仔细审视全球实力的棋盘,会发现一个更深远、更复杂的挑战者已经浮现。
它不是某个单一国家,而是一个由27国组成的庞大联盟:欧盟。为什么说这个看似松散、时常陷入内部争吵的联盟,反而可能比俄罗斯更难对付呢?

首先,我们不能被“联盟”这个词迷惑,低估了欧盟的硬实力。从最基本的经济数据来看,欧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巨人。
经济规模:欧盟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长期与美国、中国在同一水平线上,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市场吸引力:它拥有超过4.5亿的高素质、高消费能力人口,是全球最富饶的统一大市场。任何跨国企业,包括美国科技巨头,要想在全球获利,都绝不能放弃欧盟市场。
这份巨大的市场吸引力,赋予了欧盟制定全球规则的无形权力,例如著名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就影响了全球互联网产业的运营模式。

技术与标准:在高端制造、精密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欧盟拥有西门子、空客、阿斯麦等一大批具有全球统治力的企业。它更擅长通过制定苛刻的技术、环保与安全标准,来构筑“软壁垒”,让别人的产品想进入它的市场,就必须按它的规矩来。
这份深厚的经济与科技家底,是依靠能源和军工出口的俄罗斯完全无法比拟的。与欧盟竞争,更像是与一个体量相当、发展全面的“另一个自己”进行马拉松式的长跑。
与俄罗斯这样的传统民族国家不同,欧盟的挑战性恰恰在于它的“非传统”。

人们常嘲笑欧盟决策效率低,27个国家各有算盘,达成共识很难。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你很难通过对付一个中央政府的方式来应对它。
它的力量是分散的,像一团沙,你打一拳,力量会被分散吸收,无法造成致命一击。美国可以制裁俄罗斯的某个官员或企业,但要制裁整个欧盟?那无异于经济自杀。
欧盟最厉害的武器往往不是航母,而是法律、法规和标准。它通过建立一套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理念,并利用其市场力量向外推广,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全球的商业、环保甚至价值观念。这种“软实力”侵蚀性极强,且无处不在,比单纯的军事威慑更难防范和反击。

没错,欧盟的军事力量目前无法与北约(实质上是美国)相比,且严重依赖美国。但请注意,法国是拥核国家,且拥有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德国等国的军事科技潜力巨大。
一旦地缘政治格局发生剧变,迫使欧盟下定决心整合防务,它所爆发出的军事潜能将是惊人的。它缺的不是技术、不是钱,而是政治意愿。
可见,俄罗斯是美国在战术层面的直接地缘政治对手,而欧盟则是美国在战略层面、关乎未来世界秩序形态的长期系统性对手。

欧盟的挑战在于,它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定义的敌人,它既是盟友,又是竞争者。美国无法用对付俄罗斯的方式对付它,必须在合作与竞争之间走钢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