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论是否存在Al泡沫?
贺铿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位学者的《Al未来会如何演化》的演讲视频,中心意思是第四工业革命大潮已经到来了。这个大潮就是AI技术,就是芯片技术。
而另一位学者则针对这个演讲加持了一个短评——《发展趋势不可挡,四次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不存在!》。
他们的表述,我有不同看法。下面分四个方面说说我的观点:
1)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龙去脉
2)工业革命的本质是什么?
3)Al和芯片不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技术
4)资本不能盲目跟随“大潮”跑
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龙去脉
第四次工业革命峉观存在,正在进行中。前三次工业革命平均每次约此年,完成第四次工业革命,时间可能更长。
所谓第四次工业革命,起源于德国的“工业4.0”高技术战略。
德国政府2011年11月,公布了这个战略计划。
从公布的战略计划看,其目的是通过跨部门合作,推动前沿科技研发。
核心目标是“利用信息物理系统(CPS)和“物联网技术”提高制造业“智能化”水平,达到巩固德国制造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故基本特征是“智能制造”。这个计划对各国的影响很大,我们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美国明确我们是“竞争对手”,可能与这个计划有关系。
由此可见,第四次工业革命意义重大。它的基本特征是“智能化”,核心技术是“信息物理系统(CPS)”和“物联网”技术。作为社会学或经济学的研究者,不论是工科出身还是文科出身,都要认真理解什么是“信息物理系统”,什么是“物联网”和什么是“智能化”。否则,我们分不清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回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我认为,“智能化”与“信息化”、“物联网”与“互联网”、“信息物理系统”与“物理系统”的区别是明显的,不能混同。中间隔着“人机交互接口”和“大数据挖掘”技术。
因此,第三次工业革命与第四次工业革命不能混同。
认为不存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估计是将信息化扩大到了智能化。
实际上,智能什化与信息化是有本质区别。就像依赖蒸汽机技术实现不了电气化一样。
我非常赞同不同经济时代的区分不是生产什么,而是怎样生产。也就是马克思说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从而也就区分了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我们已经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正在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
所有“工业革命”过程,都是漸进的,相互连接的。但是,彼此的区别又是明显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发明了蒸汽机,整个革命过程表现为蒸汽机技术与“物理系统”的结合,出现了蒸汽机火车、蒸汽机轮船等重大发明,故被称之为“机械化”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发明了电和内燃机,整个过程表现为电气技术与“物理系统”的结合,出现了汽車、飞机等重大发明,故被称之为“电汽化”时代。
“电气化”是由日文“電気”翻译过来的。理解电气化要从理解“電気”入手。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发明了计算机和互联网,整个过程表现为计算机技术(或IT技术)与“物理系统”的结合,出现了数控机床等重大发明,被称之为“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实质上是物理系统的“程式化”。也就是物理系统的运作是按照计算机编程运作的。它与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信息物理系统”和“物联网”是相区别的。“信息物理系统”和“物联网”要用大模型、大数据技术,“底层逻辑”不一样。
第四次工业䓬命的标志性技术似乎还不明显。我个人认为是2010年前后形成的“大数据挖掘技术”。它是“智能化”发展的“底层逻辑”,可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
二、工业革命的本质是什么?
“工业革命”的本质是变革工业“发展方式”。
发展方式由生产工具、掌握生产工具的人和生产加工对象(原材料)三要素组成,称之为生产力。
变革生产力通常从变革生产工具开始,有漸变和突变之分。只有“突变”才是革命性变化,才是“工业革命”。
在哲学上,突変是质变,新工具和旧工具的“底层逻辑”完全不一样。例如IT技术的数理基础是二进制;AI技术的数理基础是数理统计学
进行工业革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社会进步。不是要创造新经济形态,也不需要创立新经济学。而是要关注经济规律会出现什么变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分配制度肯定会相应变化。
经济学家应该密切关注,认真研究经济规律的变化。
但是,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创建新的经济学。
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人说,“通过产业信息化(即传统产业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化(信息产业独立发展)两条路径演进,就形成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的的重要经济形态——信息经济”。
对此,我很不理解。有什么传统产业不需要使用信息技术?又有什么产业是纯粹的信息产业?弄出这么一个概念,它的意义和必要性是什么?很值得商榷。
三、AI和芯片不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技术
第四次工业革命少不了芯片和Al技术,就像信息时代离不开电气化时代的二极管一样。没有二极管不仅计算机造不出来,二进位的实际应用也实现不了,甚至连想都想不出来“二进位”。但是,二极管的发明绝对不是信息时代的技术标志。
集成芯片(integratedchips)类似二极管,是由预先制造的芯粒(Chiplet)通过半导体技术组合而成的电子元件。这个概念源于2010年台积电的蒋尚义提出的“先进封装”理念。
Al是ArtificialIntelligence的缩写,指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科学与技术,涵盖了学习、推理、感知和决策等能力。该术语于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正式提出,旨在开发能执行复杂任务的机器系统。它是一项早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概念。
所以,我认为集成芯片和AI技术都不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
我在前文说过,大数据挖掘技术有可能是第四次工业苹命的标志性技术,因为信息物理系统和物联网技术的实现,都离不开大数据挖掘技术。
四、资本不能盲目跟随“大潮”跑
现在炒作集成芯片和OpenAI可能与美国卡中国脖子和打压DeepSeek有点关系。是否有泡沫,我没有研究。但是,马斯克、黄仁勋、奥尔特曼等科技大佬说“没有泡沫”,是AI大潮到来了。这个依据不可信。试问: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高涨时,有哪一个房地产大老板承认过有泡沫?
我认为,根据“大潮”决定投资方向,让“资本”跟风跑,十有八九是靠不住的,而且会上当。
回顾一下历史,荷兰的“郁金香泡沫”、美国的“弗罗里达地产泡”,形形色色。哪一次不是跟着“大潮”的裹挟,而血本无归的?
再说,中国的十五五《建议》也没有鼓吹“人工智能大潮”,而是力主实体经济是“”根基”,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们可以选择的投资方向很多。除了高科技产业,低空经济、海洋经济、与民生相关的消费经济、银发经济,等等,都可以选。
我们何必总是想着“一夜暴富”呢?
又说多了,而且得罪人了。敬请批评和谅解!202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