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立陶宛议会警告:在对华发出缓和信号后,中国半年都没有回应,接下来不排除采取其他行

立陶宛议会警告:在对华发出缓和信号后,中国半年都没有回应,接下来不排除采取其他行动! 进入2025年,立陶宛icon方面态度出现明显转变。自今年5月起,包括总统瑙塞达、外长兰茨贝尔吉斯以及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莫图扎斯在内陆续公开表示,希望与中国恢复对话、改善关系。 这一切的根源,都是立陶宛 2021 年那场脑子发热的政治豪赌。 当时它不顾中国反复警告,硬是允许台湾当局以 “台湾” 名义设所谓 “代表处”,直接把一个中国原则踩在脚下。要知道,这可是跟中国建交的底线,立陶宛当时满脑子想的是,抱上美国大腿就能高枕无忧,哪想到最后成了没人管的弃子。 恶果来得又快又狠,2021 年对华出口还有 3.5 亿欧元,到 2025 年上半年直接砍到只剩 1200 万欧元,暴跌 91%。曾经的 “国家骄傲” 激光产业,对华订单从 4520 万欧元几乎归零,生产线闲得发慌。 百年乳制品企业 “杜格斯” 因为卖不出货,资金链断裂直接破产,仓库里的奶酪只能烂在手里。木材出口商更惨,99% 的货都靠中国市场,制裁后直接停摆,港口里堆得满满当当的木头没人要。 克莱佩达港更是从繁忙变冷清,中欧班列绕着走,贸易量骤降 28%,周边三成物流企业倒闭,港口工人饭碗都保不住。 最让立陶宛傻眼的是,当初寄予厚望的美国和台湾,全是画大饼。美国承诺给 6 亿美元信贷,最后只兑现了 900 万,还要求这钱必须买美国的东西。 台湾喊着投 2 亿美元,实际到账就 500 万,所谓的 “晶圆制造合作”,因为立陶宛缺地缺电缺钱,最后成了国际笑柄。2025 年台当局干脆砍了对外援助,直接把立陶宛甩在一边,让它彻底成了没人接盘的棋子。 邻居爱沙尼亚看傻了眼,台湾后来也想让它设 “代表处”,结果爱沙尼亚赶紧刹车,坚持只能叫 “台北代表处”,就这么一个名称的坚持,让这事卡了两年没办成。 对比之下,立陶宛当初的冲动,更显得像个没长大的孩子,别人都在趋利避害,它偏要往火坑里跳。 在欧洲内部,立陶宛也成了孤家寡人。欧盟一开始还象征性为它站台,2022 年替它在 WTO 告中国,结果折腾了两年,连半点证据都找不到,2024 年只能以 “技术原因” 撤了诉。 德国、法国这些大国压根不想被它捆绑,该跟中国做生意照样做,2025 年德国对华投资还创了新高。波兰、匈牙利更是趁机捡漏,抢走了立陶宛留下的中国市场,农产品、机械设备卖得风生水起。 最要命的是,立陶宛亲手断了自己的沟通路。2024 年 11 月,它没理由就驱逐了 3 名中国外交官,2025 年 5 月又把最后一名中国外交官拒之门外,硬是让维尔纽斯成了欧洲唯一没有中国外交官的首都。 现在喊着要对话,连个传话的人都没有,这不就是自断后路吗?新政府嘴上承认涉台决定是 “重大错误”,但真要它撤销那个所谓 “代表处”,明确重申一个中国原则,它又揣着明白装糊涂,这种没诚意的求和,谁会搭理? 它还想靠技术封锁挽回点面子,2024 年底立了法案,禁止新能源项目用中国软件和云服务,2025 年 5 月又加码,不让用中国的硬件零件。可它忘了,全球逆变器市场七成以上都是中国的,华为、阳光电源两家就占了一半多,而且价格比欧美产品便宜两三成。 立陶宛本来就缺钱搞绿色转型,非要花冤枉钱买贵的,最后还不是老百姓买单,电费跟着涨。欧洲太阳能制造委员会都不支持这种一刀切的禁令,邻国也压根不跟风,这禁令最后只能是自讨苦吃。 说到底,立陶宛的遭遇就是活生生的教训:小国生存不是靠抱大腿、搞对抗,而是得守规矩、懂务实。中国从来不是好惹的,核心利益碰不得,你敢挑衅,就必须承担后果。 中国的 “沉默” 也不是软弱,而是对没诚意的人最直接的回应。 现在立陶宛的命运就握在自己手里。要么彻底撤销那个所谓 “台湾代表处”,公开认错,重新遵守一个中国原则,还有机会修复关系。要么继续在求和和挑衅之间摇摆,抱着 “以压促谈” 的幻想,最后只会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