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日本就是个屁大点的地方,为啥总敢打咱们中国的主意?军事专家戴旭讲得挺透的:这小日

日本就是个屁大点的地方,为啥总敢打咱们中国的主意?军事专家戴旭讲得挺透的:这小日本,地盘没咱们一个省大,人口还不到咱们十分之一,它凭啥动不动就想吞掉中国?说白了,它靠的不是自己有多厉害,而是专挑咱们“软下去”的时候下手,再加上它自己有种赌徒心态,敢豁出去赌一把。 九州岛的樱花树下,至今立着明治时期“开拓万里波涛”的石碑,碑文中“布国威于四方”的字样,与东京银座写字楼里滚动的原油进口数据形成诡异的呼应。 剥开历史的迷雾会发现,这个岛国的扩张逻辑从来不是“以强凌弱”,而是“趁虚而入”——就像1894年甲午年,它看准北洋水师军费被挪用修园子;1931年九一八,它算定国民政府正忙于剿共。 近年来的动作更像是精准的试探:在钓鱼岛海域常态化巡航,却避开中国海警船的正面交锋;在G7峰会炒作“中国威胁”,却不敢签署对华贸易限制的联合声明。 但今天的中国已不是当年那个能被轻易撼动的庞然大物——GDP是日本的近四倍,海军舰艇总吨位稳居世界第二,火箭军的东风导弹能覆盖日本全境。 有人说这是岛国的生存焦虑,毕竟70%的能源依赖马六甲海峡运来的原油,30%的粮食靠海外进口;可生存焦虑从来不是侵略的通行证,就像北海道的渔民不会因为担心风浪就去抢夺邻居的渔船。 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报告里藏着答案——2022年其对亚洲贸易的62%依赖海上运输,而这些航线中,从南海到台海的“黄金航道”,正被中国海空军的常态化巡逻覆盖。 这种现实焦虑转化成外交动作,就是不断强化与美国的军事同盟——花2000亿日元在熊本县建反导基地,把“出云”号改造成能起降F-35B的准航母,本质上都是在向华盛顿递投名状。 可这样的“押注”真能换来安全吗?看看广岛和平公园里的原子弹残骸,那是80年前押错宝的代价;再看看今天芯片禁令下挣扎的丰田汽车,历史似乎在以不同方式重复。 短期内,这种“小动作”确实让东亚海域多了几分紧张——去年日本舰艇跟踪中国航母辽宁舰的次数,比五年前增加了170%。 长远看,它更暴露了日本战略自主的缺失,就像被线牵着的木偶,美国一拉绳,它就得跟着跳。 回到开头的问题,当中国的航母编队能在西太平洋进行实战演练,当北斗导航覆盖全球,当“一带一路”的货轮在印度洋与日本商船并行——这个曾经靠“赌”生存的岛国,或许该明白:时代变了,赌桌也换了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