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暂停向中国工厂供应晶圆,美国分析师一脸懵逼:不知道闻泰科技刚建成一座晶圆厂吗? 这事儿说起来挺闹心的,荷兰安世半导体突然卡脖子,停了向中国东莞工厂的晶圆供应,闹得全球汽车圈鸡飞狗跳。本来是中荷企业间的内部摩擦,结果牵扯到大国博弈,芯片供应链一断,车企订单全乱套。安世这家公司,本来是中国闻泰科技2020年花了大价钱从荷兰飞利浦手里买过来的,专做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啥的,汽车电子里用得最多。谁成想,2025年9月荷兰政府以治理问题为由,直接插手接管,强行换掉中国那边的高管。中国工厂不服,拒绝配合,荷兰总部就来硬的,从10月26日起单方面掐断晶圆供应。这晶圆就是芯片的基底,没它下游封装测试就玩不转,东莞那边的ATGD工厂一下子卡壳了。 安世中国这边也没闲着,赶紧发公告稳军心,说库存够用,至少撑到年底,甚至更长,还启动了好几套备用方案。实际情况呢,他们恢复了对国内经销商的供应,但只限境内流通,不往外出口。这么一搞,欧洲和美国车企傻眼了。安世的产品主要是成熟制程的功率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不小,汽车逆变器、电机驱动这些关键部件都靠它。结果,芯片价格两周内翻了十倍,供应商那边报价单子刷屏,车厂采购员估计都快哭了。本田是最先扛不住的,10月28日宣布墨西哥瓜纳华托工厂停产,那地方是他们对美出口的主力,年产几十万辆SUV和皮卡,一停工,北美市场订单直接黄了。德国的采埃孚更惨,这家传动系统巨头为奔驰、福特、宝马、大众供货,主力电动传动工厂从三班减到两班,夜班灯都灭了半边,工人闲置一大堆。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直呼,装配线随时可能全停,几天内就出大事。 这波操作,表面看是企业纠纷,骨子里是地缘政治的影子。荷兰政府接管安世,说是担心知识产权流失和国家安全,其实跟美国那边的芯片管制一脉相承。中方回应也快,商务部限制安世从中国工厂出口产品,占公司总产能的八成,这下全球供应链真断了。沃尔沃、福特这些车企也跟着遭殃,北美和欧洲工厂减产预警拉满。业内人私下议论,这不光是安世一家的问题,整个成熟制程芯片生态都晃荡。先进制程像台积电7纳米那种,高端车用得少,但功率器件这种低端货,才是电动车电池管理、电机控制的命根子。短缺一出,库存一周就见底,二级市场黑市价蹭蹭上涨,供应商开始挑客户供货,大单子优先,小厂哭晕。 美国那边芯片分析师看热闹不嫌事儿大,但也懵了圈。硅谷那些专家,本来以为荷兰这一手能给中国半导体来个下马威,结果一看数据,摇头叹气。关键就在闻泰科技的上海临港晶圆厂,这玩意儿是2020年投资120亿建的,第一座12英寸车规级功率半导体厂,2024年就试产成功,直通率95%以上,现在满血运行,年产能36万片。位置在浦东临港新片区,标准跟安世汉堡和曼彻斯特厂一个级别,本来就是为安世配套设计的,专产MOSFET、IGBT这些汽车级器件。投产后,闻泰从芯片设计到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全链条闭环了,不用再看荷兰脸色。分析师们算笔账,中国本土产能一补上,断供的影响顶多是短期阵痛,长远看反倒加速了国产替代。Wingtech的WinSkySemi就是这厂的运营方,2024年底上线,产能直追安世海外总和。硅谷评论说,这步棋下得太天真,荷兰以为卡供应链就能扼住喉咙,没想到中国早备好了后手。市场反应也快,闻泰股价短期波动后稳住,投资者交流会上董事长张学政直言,半导体是公司主业,临港厂就是战略储备。 说回影响,汽车业这回真尝到苦头。电动车转型本就烧钱,芯片短缺一搅和,成本直线上升。福特在欧洲的电动传动线减速,宝马的i系列SUV交付延后,大众ID家族也推迟了季度目标。全球车产预警出来了,ACEA估计10月下旬到11月,欧洲装配线停工风险高达30%。中国车企相对好点,靠本土库存和备用供应商顶着,但出口导向的比亚迪、长城也捏把汗。荷兰政府这手,名义上护航本国企业,实际坑了盟友。安世总部临时CEO斯特凡·蒂尔格下令断供时,恐怕没算到反弹这么大。中国安世公开怼回去,说总部欠了10亿人民币货款,还指责他们不负责任,违约在先。这纠纷升级,路透社报道,双方律师团队已经在跨国视频会上拉锯,合同条款翻来覆去争。 好在事儿没闹到不可收拾。11月1日,中美高层在华盛顿碰头,贸易休战协议一签,中国商务部松口,批准部分安世元件出口欧洲。这波危机,反倒让中国功率半导体本土化提速,闻泰从中获利,产业链更韧性。长远看,荷兰这步走偏了,全球供应链多元化是大势,单边主义只会自讨苦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