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重磅!美国财长贝森特向外界宣称,针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原定于11月1日生效加征10

重磅!美国财长贝森特向外界宣称,针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原定于11月1日生效加征100%关税的计划美国方面已经不在考虑,因为中美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磋商得非常成功。 美国财长贝森特突然放话,原定于11月1日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加征100%关税的计划彻底泡汤了。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毕竟刚结束的中美马来西亚磋商确实拿出了能摆上台面的成果,不然以这位前索罗斯基金首席投资官的行事风格,绝不会轻易松口。 要知道这事儿搁几个月前根本没法想象。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刚把对华商品关税堆到145%,5月又放出风要在11月对电动汽车、芯片这些关键品类再加码到100%。当时贝森特还在喊“关税是谈判筹码”,可没过半年态度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说到底还是美国自己扛不住了。 早有数据摆在那儿,自2018年开始加征关税以来,美国每个家庭每年要多掏800到1200美元。就拿老百姓天天用的路由器、手机充电器来说,关税直接让这些小物件价格涨了不少,更别说电动汽车电池这类大件,之前从25%加到100%的消息一出,美国车企股价都跌了一波。 前财长耶伦早警告过,这么高的关税快把两国贸易堵死了,再拖下去就是经济脱钩的风险,这话现在看真是说到了点子上。 贝森特自己其实也早意识到不对劲。他4月就公开说145%的关税根本没法长期维持,5月又放风说谈判几周内会有进展。可真正让美国下定决心的,还是国内的经济压力。 通胀数据虽然没前些年那么难看,但老百姓对物价的抱怨从没停过,取消对华关税能直接给通胀降点温,哪怕只有0.3%到1.3%的降幅,在选举年都是能拉选票的实在政绩。 这次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磋商算是把窗户纸捅破了。从10月25日谈到26日,双方把能聊的都聊透了,出口管制、芬太尼合作、船舶收费这些老问题全摆上了桌。 中国商务部的李成钢说双方讨论得挺坦诚,美方态度强硬但中方也没让步,最后总算捣鼓出了初步共识。 这种结果其实早有铺垫,今年5月中美在日内瓦就达成过暂停部分关税的协议,这次相当于把暂停变成了彻底取消。 贝森特敢拍板取消关税,也是算清了账。美国企业早就怨声载道,3300多亿美元中国商品被加税,成本最后全转嫁给了美国消费者和企业,还直接导致25万多个岗位没了。 就拿钢铁铝产品来说,之前从7.5%加到25%,美国制造业成本蹭蹭涨,不少工厂都扛不住了。现在取消加税计划,等于给这些行业松了绑,企业自然举双手赞成。 更关键的是中美经贸关系的分量摆在那儿。2022年两国货物贸易总额都冲到6906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了,这么大的盘子谁也不敢轻易砸了。 贝森特之前总说中国经济依赖出口,可美国市场同样离不开中国商品,尤其是那些日常消费品,没了中国供应链,美国超市货架都得空一半。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让关税战根本打不长久。 当然这也不是美国单方面让步。磋商里中方也回应了美方的一些关切,比如之前提到的稀土磁铁出口限制,双方可能达成了新的默契。 毕竟贸易谈判从来都是双向的,你让一步我让一步才能成事儿。贝森特自己也说,要达成和中国的贸易协议,得用跟以前完全不同的模式,看来美国终于明白硬来是行不通的。 现在看来,取消11月加税计划只是个开始。中美已经说好要建个长效协商机制,以后有问题就坐下来聊。 对老百姓来说,最实在的就是东西能便宜点,美国消费者不用再为关税多掏钱,中国企业也能少点出口压力。贝森特这步棋走得还算明智,要是真把关税加到100%,最后难受的还是美国自己。 说到底,贸易战没有赢家这话真是真理。美国折腾了好几年,关税没拦住中国出口,反而把自己拖得够呛。 这次马来西亚磋商的成功,算是给两国经贸关系踩了脚刹车,至于以后能不能顺顺当当,还得看双方能不能一直坐下来好好聊。但至少现在,那个加税的雷算是暂时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