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芯片竞争这事上,日本人瞅见个挺有趣的情况:美国一门心思拿高端芯片要和中国比,中国却没在这上面多纠缠,而是在国内大力布局成熟芯片,这反转真让人意外。 美国这做法,有点虚张声势。他们只盯着3纳米、2纳米的高端芯片,还强迫台积电、三星把高端生产线挪到美国,不许给中国代工。乍一看挺吓人,毕竟台积电高端代工占全球六成多,AI芯片每年还能增长17%,经常上新闻。 《纽约时报》的报道早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美国这招本质是场“经济战”。2022年10月7日那纸139页的管制新规,堪称向中国芯片业下的战书。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格雷戈里·艾伦都直言,这日子该和俄乌冲突升级的节点一样被记住。 美国打得一手“治外法权”的牌。他们搬出“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哪怕芯片在境外制造,只要沾点美国设备或技术边,就归美国管。前BIS官员沃尔夫说得更直白,这是“一锅端”的策略,连美国绿卡持有者都不能帮中国搞先进半导体。 他们还拉上盟友围堵。拜登政府硬是说动日本、荷兰跟着搞管控,连中国台湾地区都签了协议。毕竟台湾占全球半导体产量的三分之二,台积电更是攥着九成高端芯片的代工权,美国把这些当成了卡脖子的筹码。 可美国没算到,中国根本没按他们的剧本走。咱们没死磕高端,反而转头把成熟芯片当成了主战场。这步棋看着意外,实则精明到家。 成熟芯片才是真正的“刚需大户”。汽车产业缺不了它,一辆新能源车要用几百颗车规级芯片,从车载雷达到中控系统全靠它撑着。家电、物联网设备更离不开,小到智能手环,大到工业机床,14纳米以上的制程就足够用。 中国市场的胃口大得惊人。光汽车芯片一项,每年需求就数以亿计,以前不少得靠进口。现在国内车企都在找国产替代,长三角的晶圆厂订单排到半年后是常事。 咱们的布局速度肉眼可见。中芯国际的28纳米生产线早就满负荷运转,华虹半导体的特色工艺产能也在爬坡。这些工厂不用依赖最先进的EUV光刻机,靠DUV设备就能量产,正好绕开美国的设备封锁。 美国的高端封锁反而帮了倒忙。以前不少企业习惯了买现成的高端芯片,现在被逼着转向国产成熟芯片,反倒培育了本土市场。长江存储的存储芯片、长电科技的封装测试,都借着这股劲儿站稳了脚跟。 英特尔、高通这些美国巨头先慌了。他们高管组团找拜登政府抗议,毕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失去中国的高端芯片订单还好说,成熟芯片市场的损失他们根本扛不住,那可是真金白银的利润。 更妙的是,成熟芯片的布局能反哺整个产业。咱们在28纳米、40纳米制程上积累的技术经验,能一步步向上突破。设备厂商也跟着成长,中微公司的刻蚀机、北方华创的沉积设备,都在成熟制程领域实现了量产供货。 这就像打仗不拼尖刀拼粮草,美国攥着锋利的匕首,中国却在悄悄夯实粮道。等美国反应过来,中国的成熟芯片产能已经起来了。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国内成熟制程芯片自给率已经比三年前翻了一倍多。 美国的高端芯片再先进,也不能当饭吃。ChatGPT训练要一万颗先进芯片,但老百姓过日子靠的是家电、汽车里的那些“平凡芯片”。中国抓牢了这些基本盘,就等于握住了产业的主动权。 那些跟着美国起哄的盟友也犯了难。日本的半导体设备厂商丢了中国成熟制程的订单,荷兰ASML的中端光刻机也卖不动了,企业怨言一大堆。他们发现,跟着美国围堵中国,最先受伤的是自己。 美国的虚张声势还在继续,一会儿威胁制裁中国芯片企业,一会儿吹嘘本土晶圆厂投产。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们掐不住中国的“粮道”了。 中国的思路很清晰,不跟你在刀尖上跳舞,先把脚下的路踩实。等成熟芯片的根基扎稳了,再一步步向更高制程迈进。这种稳扎稳打的节奏,恰恰戳中了美国急功近利的软肋。 现在再看这场竞争,美国像个攥着奢侈品的卖家,逼着买家只能买最贵的。中国却转身自己开了家日用品厂,既满足了自家需求,还能卖给邻居。这场博弈的胜负,其实早就藏在这截然不同的选择里了。 官方信源:环球国际《侠客岛|岛读》美国对华芯片封锁,这篇报道揭了底
在中美芯片大战的这片战场中,日本人却发现了个秘密:美国抱着尖端芯片想跟咱硬刚,中
【3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