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11日,河南确山,在四野大军滚滚南下的铁流中,一对兄妹站在路口,拿

谦与谦寻 2025-07-21 13:07:00

1949年3月11日,河南确山,在四野大军滚滚南下的铁流中,一对兄妹站在路口,拿着一张旧照片,声音嘶哑地问道:“俺爹叫马尚德,他当年也是红军,大高个,你们认不认识?” 这对兄妹叫马从云和马锦云。他们攥在手里的,是父亲留给这个家唯一的念想。照片上的男人叫马尚德,一个朴实得和脚下黄土地一样的名字。 兄妹俩不知道,这个名字早已化作了另一个雷贯耳的代号杨靖宇,刻在了白山黑水的崇山峻岭之间。 他们更不会想到,就在他们日复一日地等待父亲归来时,父亲的头颅,正被敌人用药水浸泡在冰冷的玻璃罐里,作为战利品在新京的阴暗角落里秘藏着。 1948年的长春,围城战已至尾声,城内国民党军队成了困兽。东北局下达了一道十万火急的密令,不惜一切代价,找到杨靖宇将军的遗首。 这项任务落在了地下党员李野光的肩上,他大海捞针的在戒备森严、人心惶惶的孤城里穿梭。线索最终指向了被国民党军队占据的长春医学院,那里存放着从前日本关东军医务部拉出来的设备和标本。 在解剖学教室一间隐秘的侧室里,他终于找到了那个令人心碎的场景,两个巨大的玻璃罐,浸泡着两颗头颅,其中一个正是杨靖宇将军,另一个是他的战友陈翰章。 地下党一面让刘亚光用高粱米支开看守的警察,一面利用国民党军队内部司空见惯的盗卖设备作掩护,用一辆大车,将装着两位烈士遗首的玻璃罐,伪装成普通器材,神不知鬼不觉地运了出去。 直到长春解放,英雄的头颅才算真正回到了人民手中。它先是被护送到哈尔滨的东北烈士纪念馆,等待着与躯干重逢的那一天。 而这一切,远在河南确山的马家兄妹,一无所知。他们只记得,1929年,爹接到组织的命令要去东北。 那年,儿子马从云才一岁,女儿马锦云更是刚出生五天。爹走的时候,以为很快就能回来。谁曾想,这一去,音讯全无。 这个叫马尚德的男人是土生土长的确山好汉。他1923年考上省立工业学校,接触了革命思想,从此一头扎了进去。 1927年,他带着乡亲们搞农民暴动,建立了河南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硬骨头。 到了东北环境的险恶远超想象。为了保护远在河南的妻儿,也为了更好地发动群众,他化名杨靖宇。这名字,取靖绥宇宙之意,是他立下的誓言,要扫平侵略者,还天下一个太平。 可他和他领导的抗联第一路军,就在冰天雪地里,与装备精良的日伪军周旋了整整七年。主席在延安曾对美国记者说,杨靖宇、赵尚志这些人,是我党人,他们的抗日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然而,1938年,杨靖宇最信任的部下、一师师长程斌,因母亲被俘而叛变。 这个熟悉抗联一切的人,带人摧毁了杨靖宇辛苦建立的70多个深山密营。这些密营是抗联的生命线,储存着粮食、药品和弹药。 1940年2月,天寒地冻,杨靖宇身边只剩下几名战士。在最后的日子里,他孤身一人与数百名日伪军周旋。 他曾恳求偶遇的村民带回些食物,并平静地对劝降者说出那句振聋发聩的话:“如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咱们中国就完了。” 他没等来救命的粮食,却等来了致命的子弹。开枪的是另一个叫张奚若的叛徒。他曾是抗联的机枪手,枪法精准,受过杨靖宇的夸奖。投敌后,他的枪口调转,对准了昔日的司令。 杨靖宇牺牲后,残暴的日军指挥官岸谷隆一郎剖开了他的胃,想看看是什么支撑着这个钢铁般的汉子。结果,胃里只有没消化完的草根、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 连岸谷隆一郎本人,这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刽子手,都不禁感叹:“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为之感叹,大大的英雄!” 这个感叹英雄的屠夫,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毒死了全家,自己也剖腹自杀,为他的法西斯信仰殉了葬。 英雄的事迹在东北已成传奇,但他的本名马尚德,却在家乡渐渐沉寂。妻子郭莲在苦等和日伪的折磨中,于1944年含恨离世,临终遗言,是让儿女务必找到父亲。 解放的炮声带来了希望,兄妹俩以为爹就在南下的队伍里。他们跑遍了附近的村镇,问了无数穿军装的人,得到的却总是失望的摇头。 直到1951年,东北纪念馆为核实杨靖宇的生平,派人南下河南。当调查组的同志看到马从云那双酷似将军的眼睛时,一段被战火隔断了二十二年的血脉亲情,终于被重新接续。 那一刻,兄妹俩才明白,他们苦苦寻找的马尚德,就是那个名满天下的杨靖宇。他们没有嚎啕大哭,只是平静地说:“爹没白死,咱得好好活。” 1958年2月23日,杨靖宇牺牲18周年纪念日,在吉林通化,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安葬仪式。从长春护送来的遗首,与早已安放在此的遗骨,终于合为一体。 英雄得以完整地魂归故土。马从云兄妹赶到现场,送了父亲最后一程。他们没提任何要求,没要任何照顾,擦干眼泪,便返回了各自平凡的岗位,用一生的朴实和坚韧,践行了对父亲的承诺。 信息来源:京报网.85年前的今天杨靖宇牺牲!杀害他的人,以前竟是个抗联战士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0 阅读:0
谦与谦寻

谦与谦寻

你是潮流的引领者,每一次亮相都惊艳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