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祛湿,百病消”这4道“祛湿汤”建议常吃,对身体有好处 一到夏天,湿气就像个赖

栗子科普 2025-07-03 14:49:52

“夏祛湿,百病消”这4道“祛湿汤”建议常吃,对身体有好处 一到夏天,湿气就像个赖皮鬼,悄悄钻进身体里不愿走,搞得人浑身没劲、胃口不好、精神也提不上来。和湿气较劲不必太复杂,厨房里煲上一锅好汤,就能让身体一点点轻松起来,今天就来聊聊夏天值得常喝的4道祛湿汤。 南方人最怕“湿”,特别是梅雨季节一来,衣服发霉、地板打滑,连人的骨头缝里都像灌了水似的发沉。这种“湿”,在中医眼里叫“湿邪”,一旦侵入人体,就容易引起困倦乏力、头重如裹、食欲不振。尤其是现代人爱吃冷饮、吹空调、久坐不动,更是把湿气“请”得稳稳当当。顺应时节调理身体,成了夏季养生的一大要点。 第一道推荐的是“赤小豆薏米排骨汤”,这道汤在南方几乎是家家户户夏天的标配。赤小豆利水消肿,薏米健脾祛湿,排骨则补中益气,三者合在一起,既能去湿又不会伤正气。煲起来也简单,把材料洗净焯水后一起放进砂锅,小火慢炖两小时即可,汤清肉烂,喝着暖胃又舒服。特别适合那些经常觉得四肢沉重、下肢浮肿的人群。 第二道是“冬瓜薏米老鸭汤”,这是一道非常适合湿热体质的经典祛湿汤。夏天许多人会出现口苦口干、舌苔厚腻,这其实是脾胃被湿热困住的信号。老鸭性凉,能清热解毒,冬瓜利尿消肿,薏米则再次出场,强化祛湿的功效。这道汤清淡不油腻,喝了之后整个人都像被洗涤了一遍,特别适合在酷热的午后或者晚饭时喝上一碗,既解暑又养身。 第三道要说的是“扁豆茯苓猪骨汤”,这汤虽不太常见,但功效却非常扎实。扁豆健脾化湿,茯苓利水渗湿又安神,再加上猪骨的滋补,特别适合那种经常感觉疲劳、晚上睡不好的人。现代人节奏快、压力大,湿气一重,脾胃功能就容易失调,而脾一虚又更难排湿,形成恶性循环。这道汤能从根本上帮你把脾胃养好,祛湿也就不再是难题。 第四道汤是“玉米须红豆鲫鱼汤”,这个组合可能听上去有点新鲜,但在一些地方已是民间偏方。玉米须被誉为“天然利尿剂”,红豆又偏温性,利水不伤阳气,鲫鱼则鲜美可口、补中益气。这道汤特别适合女性朋友,既能祛湿,又有助于调理水肿型体质。身体轻松了,气色自然也会好起来。每天喝上一碗,感觉像给身体做了一个小小的“排毒SPA”。 除了喝汤,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一些祛湿的小细节。比如说,尽量少吃冷饮,尤其是冰镇饮料和凉拌菜,这些东西虽一时爽口,但却容易损伤脾阳,让湿气更难排出去。还有就是不要长期待在空调房里,适当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干燥,身体也能更好地调节湿气。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活动活动,哪怕只是饭后散步十分钟,也胜过久坐不动。 饮食结构上也可以做些调整,少油少糖、适量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帮助肠胃通畅。湿气重往往伴随着排便不畅,而通则不痛,保持大便顺畅也是排湿的重要环节。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也能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让湿气无处躲藏。 从中医角度看,祛湿不只是“排水”,更是对脾胃功能的一个整体调理。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一虚,湿气自然生。西医则认为湿气多与体液代谢紊乱、水盐平衡失调有关。从中西结合的角度来看,适当摄入去湿的食材、保持身体代谢畅通,都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重要方式。 不同地区因为气候差异,湿气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南方多湿热,北方则偏湿寒,饮食调理上也应因地制宜。比如广东人喜欢煲汤祛湿,而北方人则偏好喝点姜茶、吃点温补的杂粮粥。这种地域文化的差异,其实也体现了中华饮食养生智慧的博大精深。 夏季祛湿不必追求复杂,几碗好汤、几味食材,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让身体轻盈不少。湿气一去,精神自然足,身体也更有抵抗力。与其等病上了门再抓药,不如从一锅汤开始,为自己和家人打下健康的基础。这个夏天,不妨试试这几道“祛湿汤”,喝着舒服、吃着顺口,还能把“湿气”赶得远远的。

0 阅读:99

猜你喜欢

栗子科普

栗子科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