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历经925个日夜,钱塘江大桥竣工。人们发现南2号桥墩下有一个长方形大

熹然说历史 2025-04-06 23:22:07

1937年,历经925个日夜,钱塘江大桥竣工。人们发现南2号桥墩下有一个长方形大洞,面对众人指责,设计者茅以升沉默不语。89天后,大桥倒塌,国人却说:多亏他有先见之明。 1937年11月16日,杭州城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下。钱塘江大桥设计师茅以升的办公室内,气氛凝重。一位从南京工兵学校来的丁教官坐在他对面,面前摊开着一份绝密文件。 "大桥必须炸毁,这是命令。"丁教官语气坚决地说。 茅以升没有立即回应。他缓缓起身,从保险箱里取出一份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图纸,指着南二号桥墩上的一个长方形标记。"如果要炸,就把炸药放在这里。这个位置,是我专门预留的。" 这一刻,似乎印证了他三个月前所做决定的远见。 回到1937年9月,钱塘江大桥刚刚竣工。历经925个日夜的艰苦建设,这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终于屹立在钱塘江上。然而,在工程验收会上,有人发现了南二号桥墩上存在一个奇怪的长方形空洞。 "茅工程师,这个洞是设计失误吗?"验收委员会的一位成员提出质疑。 "还是施工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另一位工程师附和道。 面对众人的疑问,茅以升只是平静地回答:"这不是失误,是我的设计。" "但这会影响桥墩的强度!"有人担忧地说。 "这个洞完全在工程安全范围内,请诸位放心。"茅以升没有解释更多,只是坚持自己的决定。 他不能说出真相——这个看似多余的空洞,是为战时可能需要炸毁大桥而预留的。1934年国民政府决定在钱塘江上修建大桥时,日本侵略者已经在中国土地上肆虐。作为工程师,茅以升心系国家安危,预见到大桥或许会成为敌人的工具。 建造钱塘江大桥本就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钱塘江以"天下第一潮"闻名,水流湍急,浪高如山。多位外国专家摇头表示无法在此修桥,但茅以升带领团队深入研究水文地质特点,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施工期间,困难接踵而至。有时刚把桥墩打进江底,转眼就被汹涌的江水冲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的轰炸机随时可能光顾工地,但茅以升和他的团队仍然坚持完成了这一伟大工程。 预留"大洞"的决定在工程内部也引起了争议。工程师们担心会影响结构强度,浪费宝贵资源。但茅以升坚持己见,他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远见卓识。 1937年9月26日的清晨,钱塘江畔人山人海。人们争相目睹这一历史性时刻: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正式通车。大桥下层的单线铁路桥率先启用,当天就输送了大批军火物资前往抗日前线。 通车仪式上,茅以升站在桥头,看着这座凝聚了他无数心血的杰作,心情复杂。周围是欢呼的人群,但他的目光却不时投向远方——日军的威胁正日益逼近。 "茅先生,这座桥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啊!"一位地方官员兴奋地说。 茅以升点点头,却未能全然喜悦。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座桥可能面临的命运。 接下来的日子,钱塘江大桥成为了杭州的生命线。每天,成千上万的难民和大量军用物资从这座桥上通过。火车昼夜不停地运送着抗战物资,桥面上则是络绎不绝的逃难人群,他们背着简单的行李,匆匆南下,逃离战火。 然而,战局急转直下。仅仅89天后,灾难降临了。1937年11月15日,日军从杭州湾北岸登陆,战火迅速逼近杭州城。次日,茅以升在办公室接待了南京工兵学校的丁教官,接到了炸毁大桥的命令。 "茅工程师,你的方案更彻底。"丁教官听完茅以升的建议后说,"我们按照你的指示,把炸药放在预留的洞中。" 当晚,茅以升亲自指导炸药布置工作。一百多根引线从桥墩埋到桥旁的小房子里。一切准备就绪后,茅以升站在江边,望着自己呕心沥血建造的大桥,整夜未眠。 "如果有其他办法..."丁教官看出了他的心情。 "没有其他办法。"茅以升坚定地说,"我们不能让日本人利用这座桥渡江。" 当爆炸声响起,钱塘江大桥轰然倒塌,激起的浪花如山一般高。茅以升看着自己的心血在眼前化为废墟,却明白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正是因为他预留的那个"大洞",爆炸才能如此彻底,完全阻断了日军南下的通道。 消息传开后,那些曾经质疑茅以升留下"大洞"决定的人,纷纷改变了看法。"多亏茅工程师有先见之明,"他们说,"否则,这座桥很可能会成为敌人的利器。" 战争年代,一座桥的价值不仅在于连接两岸,有时也在于它能够在关键时刻被彻底切断。茅以升的决策,展现了一位工程师与爱国者的双重智慧。 战后,当和平重新降临中国大地,茅以升再次主持重建了钱塘江大桥。这一次,桥墩上不再需要预留炸药的空洞。重建后的钱塘江大桥,不仅连接着钱塘江两岸,也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0 阅读:6318

评论列表

神之剿灭

神之剿灭

34
2025-04-07 01:00

茅老威武

江一

江一

12
2025-04-07 17:10

铭记历史: 日军多次从杭州湾、荣成湾登陆,抄了中国军队的后路。以后发生战争,中国一定要先发制人,拒敌于国门之外,否则,中国漫长的边境线,总会被敌人找到防守的薄弱点。

用户10xxx79 回复 04-07 22:00
浙江沿海必须加强海防,明朝时期,倭寇也是浙江沿海登陆,好像调广西狼兵过来打过倭寇

上海老康

上海老康

5
2025-04-07 17:28

茅老在设计时就心系抗战,太厉害了。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