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铁匠朱其升看到家家户户挂毛主席像,偷偷对妻子说道:“其实,毛主席是我

爱吃凉历史 2025-02-23 22:40:38

1950年,铁匠朱其升看到家家户户挂毛主席像,偷偷对妻子说道:“其实,毛主席是我的结拜兄弟!” 妻子:你该不是穷疯了吧? 1891年,朱其升出生在湖北省大冶县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十几岁时,由于家中实在无法负担他的开销,朱其升被送去铁匠铺做学徒。 学徒生涯并不如他所期待,工作环境艰苦,师傅虽然提供食宿,却毫不关心他的技术成长,甚至时常以暴力来压迫他。朱其升忍受不了这种压迫,最终选择离开铁匠铺,开始了他在外的流浪生活。 在外漂泊一段时间后,朱其升得知政府正在招募士兵,便心生一计,决心参军。他身体强健,年纪轻轻,很快便通过了体检,加入了新成立的长沙新军。 这支新军正值现代化建设之时,朱其升的修理铁器的技能很快得到了用武之地。他被安排在军中负责武器修理,凭借扎实的技术和踏实的工作态度,很快在部队中赢得了上司和战友的认可。 此时,另一位年轻人也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那就是毛泽东。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被革命热情所激发,立志参军报国。 长沙新军的招募采取推荐制,而毛泽东并没有军中熟人。初次报名时,他遭到了募兵处的拒绝与嘲笑。但毛泽东并未放弃,在一次报名时,局面发生了变化。 他与那些士兵发生了争执,言辞犀利地反驳了他们的质疑,虽然几乎引发冲突,但局面得到了意外的转机。一位身材高大的士兵走了过来,正是朱其升。他了解情况后,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主动出面,决定为毛泽东担保。 在后来的军营生活中,朱其升与毛泽东逐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尽管朱其升并未接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但他非常尊重那些有知识、有文化的人。 毛泽东常常是部队中的“书生”,他将大部分军饷用于购买书籍。但由于军饷有限,有时毛泽东只能无奈放弃心仪的书籍。朱其升了解这一情况后,便主动向毛泽东提供帮助,借钱让他购买所需的书籍。 在部队里,老兵对新兵总是充满敌意,常常会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让新兵感到处处受限。某一晚,毛泽东因为没有领到棉被而在寒冷中辗转难眠。朱其升得知此事后,将自己的棉被让给毛泽东,并告诫其他老兵不得再为难他。 空闲时,朱其升与毛泽东也常常会坐在一起,谈论国家的前景和未来的理想。毛泽东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深深打动了朱其升,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在那个时刻,朱其升决定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和革命事业。 随着1912年南北议和的签订,清朝灭亡,新军也随之解散。毛泽东回到学校继续学业,而朱其升则返回家乡,重新开始了铁匠的工作。虽然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那段短暂的相遇却深深印刻在他们的记忆中。 接下来的几十年,毛泽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革命运动,历经风雨,领导着中国人民推翻旧有的政治体制,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朱其升则一直生活在湖北老家,过着平凡的生活。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他与乡亲们一同庆祝,激动地高呼“感谢伟大的毛主席”,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口中称颂的“毛主席”正是自己曾并肩作战的“润之兄弟”。 直到有一天,朱其升看到毛泽东的画像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当年的战友就是如今的国家领袖。深受触动的朱其升决定给毛泽东写一封信。即便当时的通讯条件极为落后,朱其升依旧不顾一切地寄出了数封信。 可惜的是,这些信件始终没有收到回音,甚至有人嘲笑他自找麻烦,认为毛泽东太忙,哪有时间理会一个老铁匠。尽管如此,朱其升始终没有放弃。他坚信,毛泽东一定会记得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 终于,在1952年,朱其升通过湖北省委书记李先念的帮助,向中南海递交了一封信。这次,他的信收到了回应,毛泽东在信中表达了对朱其升来信的喜悦,并且附赠了一笔钱。 这份回信让朱其升既激动又感慨,他反复端详着信件,尤其是“其升兄”这三个字,令他十分欣慰。虽然朱其升难以读懂信中的其他部分,但他知道,自己的兄弟并没有忘记他。 参考资料:湖南省韶山管理局. 《毛泽东的故事人生》 2019

0 阅读:81

猜你喜欢

爱吃凉历史

爱吃凉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