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逃到美国后的马鸿逵在私人公寓内,挺着腐败的大肚子,享受着小姨太给他做的奶酪。马鸿逵主政宁夏17年,搜刮民脂民膏,成就了他这一身的彪悍身材,据说他的体重高达200公斤,这样的吨位实属罕见。 1956年,马鸿逵在逃亡到美国后,生活极为奢靡。他在私人公寓中度过余生,沉溺于享受之中。身体发福的他,体重接近200公斤,堪称罕见。马鸿逵曾在宁夏任职长达17年,权力背后是对民众财富的掠夺。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马鸿逵对清朝的腐朽统治深感不满,因此在同学的介绍下,他加入了同盟会,投身于推翻清朝的革命事业。尽管怀抱壮志,因缺乏经验和粗心大意,他很快就被清朝政府逮捕,险些遭遇死刑。 然而,马福祥凭借广泛的人脉和家族的财富,花费了巨额财力才将儿子救出。为了让马鸿逵远离风波,他将其送入了当时由袁世凯掌控的北洋军,成为“昭武军”中的一员。 马鸿逵在新环境中放下了自己的革命梦想,转而开始了对革命党人的镇压工作。他以骁勇善战的表现迅速获得了袁世凯的青睐,不仅晋升为陆军少将,还被袁世凯亲自任命为侍从武官,专门负责保护袁的安全。 在袁世凯去世后,马鸿逵没有选择退出政治舞台,而是迅速调整立场,转投了黎元洪政府,依然担任武官职务。即便此时政局动荡,马鸿逵凭借自己与冯国璋的旧识,成功保住了职位。 1929年,马鸿逵被调回宁夏,成为当地的主要领导。那时的宁夏局势动荡不安,军阀割据,民众疾苦,马鸿逵虽然成为了“空降”的官员,却并未急于与其他军阀争夺领地,而是稳步展开了自己的治政之路。 在主政期间,马鸿逵首先着手清理土地,整顿市场,推行教育改革,这些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宁夏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状况。同时,他通过征收更多的税款和赚取地租,为自己积累了大量资金,并用这些资源结交和收买当地官员,逐步稳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这段时间里,随着蒋介石的崛起,马鸿逵的政治立场发生了变化。蒋介石将他任命为第十一军军长,并赋予了他更多的军事职务。然而,军队缺乏经费和装备的问题让马鸿逵不得不再次转向家乡宁夏,从当地政府抽取了大量资金,用以购买武器和支付军饷。 在中原大战爆发时,马鸿逵为蒋介石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他甚至在事关战争胜败的关键时刻,背叛了韩复渠等军阀,向蒋介石提供了有价值的情报。 虽然马鸿逵为蒋介石立下了赫赫战功,蒋介石对他的态度却冷酷无情。在1929年,蒋介石因红军突破重围的压力,将责任归咎于马鸿逵,几乎导致他再次陷入危机。幸得其父马福祥再次竭尽全力为其求情,才使得马鸿逵免于一劫。 此后,马鸿逵逐渐失去了对前途的信心,带着仅有的两个团回到了宁夏。回到家乡的马鸿逵,原本打算安静度过余生,但命运的转折再次来临。 在蒋介石决心发起对红军的围剿时,他不顾东北战事的严峻形势,重召马鸿逵出山。由于马鸿逵此前与红军交战经验丰富,蒋介石决定重新启用他,命其阻击已经在陕北站稳脚跟的红军。 马鸿逵迅速意识到这是他重返政治舞台的机会。他在陕甘宁边界建立了一条坚固的防线,试图彻底封锁红军的补给线和外界的联系,力求将红军困死在陕北。 尽管最终这一策略未能成功,但蒋介石认为马鸿逵立下了大功,重新给予了他上将军衔。此时的马鸿逵重新获得了蒋介石的信任,也因此在西北地区再度风光。 随着权力的增大,马鸿逵的行事风格愈发专断。他在宁夏的统治逐渐形成了“抓兵、抓权、刮钱”的特征,依靠权力剥削百姓。 虽然蒋介石曾派遣多位中央官员试图平衡地方权力,但都未能成功,马鸿逵几乎成了“宁夏王”,完全不受中央控制。 抗日战争爆发后,马鸿逵不得不调整策略。为了支援抗战,他实施了大量的征兵政策,并将宁夏的精锐骑兵派往抗日前线。虽然在抗日战争中,他也为中国的胜利作出了一些贡献,但其横征暴敛的行为始终未曾改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鸿逵的恶行被越来越多人揭露。1949年,解放军进军西北,马鸿逵的统治宣告终结。当时,马鸿逵以大量黄金为资本,带着家人逃往台湾,最终却未能得到蒋介石的宽恕。 台湾当局要求他为西北失败负责,并罢免了他的一切职务。无所依托的他随后借口生病逃至洛杉矶,并继续过着奢华的生活。 然而,物质的享乐并未带来幸福。马鸿逵在洛杉矶的日子并不长久。他的三个妻子过度挥霍家庭财富,致使他很快失去了几乎所有的财产。 最终,随着亲情和财富的丧失,马鸿逵的生活陷入孤独和凄凉。1970年,他因病去世,临终时似乎回忆起家乡宁夏,悄然道出了那四个字:“我想回国”。 参考资料:主编 王成斌 刘炳耀 叶万忠等.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 第三集》 1989
1956年,逃到美国后的马鸿逵在私人公寓内,挺着腐败的大肚子,享受着小姨太给他做
爱吃凉历史
2025-02-23 22:40: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