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鲁迅去世还不到一个月。突然,一位女作家发表了4000字的长文,她痛骂鲁迅是:衣冠败类、奸恶小人、枉为人师、无脸无耻…… 鲁迅,浙江绍兴人,现代中国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作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从未放弃过对民族独立与社会进步的执着追求。从医到文,鲁迅的选择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影响了整个时代。 鲁迅的家庭并不富裕,小时候他便目睹了家族的衰败。父亲的去世让鲁迅家庭陷入困境。早年,他在家族落魄中感受到的深刻无奈为他日后的思想埋下了种子。 16岁那年,家族的分房让他更加孤独,他开始意识到世道的不公,这份对社会不满的情感伴随着他走向求学之路。 随后,鲁迅远赴日本求学,最初学习医学,然而在学医过程中,他却因接触到《天演论》一书,深刻意识到思想启蒙的力量。 目睹日俄战争的残酷以及社会的不公,鲁迅决定抛弃医学,转而投身文学创作。他认为,文字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对社会现状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渴望。 1925年,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白话文写作的小说《狂人日记》,标志着他在文学创作上的突破。 与传统的文言文不同,白话文让鲁迅能够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这篇作品不仅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先河,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个体压迫的深刻批判。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推进,鲁迅成为其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与《新青年》杂志的合作,以及后来参与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等活动,显示了他对社会变革的坚定支持。 尤其在抗战爆发后,鲁迅不仅为革命提供文学支持,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倡导民族独立和全民族抗战。他的作品《纪念刘和珍君》《死地》等,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极力反对腐败的政府及社会暴行。 鲁迅不仅仅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战士。在抗议社会不公、为弱者发声的过程中,他与许多思想家和革命者共同走过艰难的道路。无论是反对军阀、批判封建,还是参与组织左翼作家联盟、支持进步的学生运动,鲁迅都在为社会的觉醒做出贡献。 然而,鲁迅的一生并不轻松。即便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显赫的成绩,身体的病痛却始终伴随着他。 1936年11月初的一个清晨,一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与世长辞的消息如晨曦中的闪电般,划破了寂静的夜空,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全国上下一片哀悼之声,无数仰慕鲁迅先生的读者、学生自发地举行了各种悼念活动,缅怀这位人民励志、勇于斗争的精神领袖。 就在群情激愤、万众悲恸之时,一篇题为《吊鲁迅先生》的文章突然出现在《文讯》杂志上,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滔天巨浪。 文章作者署名苏雪林,字里行间对鲁迅先生进行了猛烈抨击和无情谩骂,其中"衣冠败类"、"奸恶小人"、"枉为人师"、"无脸无耻"等极具侮辱性的字眼令人触目惊心。这位女作家究竟是何许人也?竟敢在字近万民沈痛哀悼的时候,对国民敬仰的文学泰斗恶语相向? 此文一出,立即在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 著名学者钱玄同先生在《独立评论》发表文章,严厉驳斥了苏雪林的不当言论。 他指出,鲁迅先生为民族解放呐喊、为社会进步而奔走呼号数十载,虽饱受旧势力打压,仍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堪称民族脊梁、时代先锋。苏雪林恶意中伤鲁迅,是对逝者的大不敬,更是对历史的无知。钱玄同慷慨陈词,令人击节。 作家巴金也撰文否定了苏雪林的观点,他感慨道,鲁迅先生的一生都在与愚昧、懒惰和恶势力作斗争。他的敌人无处不在,但支持他的人更是成千上万。现在鲁迅虽然去世,但他震聋发聩的檄文犹在,他抨击礼教迷信的思想仍在激励后人。 巴金的文章客观理性,有力地駁斥了苏雪林的言论。 然而,也有人对苏雪林的观点表示赞同。报界才子邹韬奋就认为,鲁迅尖锐的文风得罪了太多人,树敌无数也在情理之中。 苏雪林不过是代表了一部分对鲁迅不满的读者,她敢于直言不讳,也算一种勇气。但邹韬奋也强调,自己并不完全认同苏雪林对鲁迅的评价,尤其是人身攻击的部分,只是认为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罢了。 除了文人名流,普通民众也纷纷通过报刊、杂志对此事发表看法。 有工人写信谴责苏雪林不分是非、恶意诽谤;有学生投书,坚定地表示年轻一代会继承鲁迅精神,将反抗进行到底;还有读者认为苏雪林有发表不同意见的自由,但骂人就是另一回事了。大家各抒己见,众说纷纭。 客观而言,苏雪林抨击鲁迅的文章,在当时引发的震动之大,讨论之广,是罕见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你来我往,吵得不可开交。 这场风波不仅折射出民国知识分子对鲁迅复杂的情感,也体现了彼时文人相轻、党同伐异的某些特点。 至于苏雪林为何对鲁迅恨之入骨,她又是一位怎样的作家,则是后话了。
1936年,鲁迅去世还不到一个月。突然,一位女作家发表了4000字的长文,她痛骂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2-15 22:37:38
0
阅读:173
用户10xxx95
没头没脑 垃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