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诚是袁世凯的孙子,全国恢复高考,他报名参加,他父亲当时没有工作闲在家,填报志愿的时候有一栏要填写家庭出身,他认为填父亲太没面子,于是就灵机一动写上了“祖父,袁世凯,北洋军阀”。 1977年深秋,北京城里飘着细雨。袁家诚握着那张薄薄的"未被录取通知书",站在胡同口许久。通知书上工整的钢笔字写着:"希望你在劳动中加强锻炼,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的结果,让他始料未及。 那是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这一年,全国上下沸腾,到处都是准备考试的人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已过而立之年的袁家诚也报名参加了高考。那时的高考报名程序与今天大不相同,除了基本信息外,最重要的是要填写家庭出身。这一栏看似简单,却凝聚着那个特殊年代的印记。 填报志愿那天,袁家诚坐在桌前,看着表格上"家庭出身"这一栏发了很久的呆。按理说,他应该如实填写父亲的情况。但是,想到父亲当时正在家里无所事事,这让他觉得难以启齿。在那个以工分、职业来评判人的年代,一个成年人没有工作,常常会被人另眼相看。 于是,他在志愿表上写下了"祖父,袁世凯,北洋军阀"这几个字。那一刻,他觉得这样的身份总比一个无业游民的儿子要体面得多。在他看来,祖父的显赫身份或许能为自己的升学之路带来一些便利。 然而,他没有意识到,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袁世凯"这个名字所代表的政治含义,显然不是一个能带来好运的标签。 这份志愿表像一块重重的石头,压在了袁家诚的求学之路上。当其他考生陆续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等来的却是一纸委婉的拒绝。这个源于爱面子而做出的决定,最终断送了他来之不易的高考机会。 1961年,年轻的袁家诚凭借其过人的文字功底,被调到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担任后勤工作,主要负责统计和病历档案的管理。这一岗位看似平凡,但却为他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得以在工作之余进行自我学习。由于他的聪慧和勤奋,他不仅报读了夜大学,还成功学习了英语和医学两门课程。虽然当时社会动荡、生活艰难,但他从未放弃过对知识的渴求。通过夜大学的学习,他迅速掌握了医学基础,为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正当袁家诚在天津医院做着后勤工作的同时,1966年,许多原本拥有高学历和技术的人士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袁家诚和他的妻子作为医院的医务人员,也未能幸免。根据当时的政治氛围,他们被下放到了内蒙古的一家公社医院工作,成为了医疗工作中的“底层人员”。尽管环境艰苦,生活条件差,但这段经历却成为了袁家诚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在内蒙古的公社医院工作期间,医院面临着一项困境:需要派遣一名医务人员去学习X光技术,但由于当地民众对新技术存在极大的恐惧感,几乎没有人愿意接受这一任务。X光技术当时在中国还处于相对较新的阶段,很多人对它的了解甚少,甚至存在偏见和排斥。这个时候,袁家诚看到了一个极好的机遇,尽管X光技术对他而言是全新的领域,但他毫不犹豫地自告奋勇,主动要求前往进修。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他的一生,也为他未来的医疗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袁家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X光技术的学习与研究中。他刻苦钻研,克服了语言和技术上的难题,很快掌握了X光技术的核心原理和应用。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成为了当地医院中少数几位掌握X光技术的专家之一,迅速得到了医院和同事的认可,成为了医院里的“香饽饽”。这一时期,袁家诚不仅为自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后来的事业发展铺平了道路。 1978年,国家的政治气候发生了重大变化。袁家诚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他考入了清华大学医疗系。通过时任高教部长蒋南翔的帮助,他和妻子得以回到天津,重新回到了他们最初工作的地方——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这次回归,不仅让袁家诚重新融入了熟悉的工作环境,也为他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医院中,他凭借出色的技术和扎实的医学背景,很快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信任,不久后便被提拔为科室主任。 在此后的工作生涯中,袁家诚凭借对医学技术的精湛掌握,成为了医院的核心力量。在担任科室主任期间,他不仅推动了医院内的技术革新,还大力倡导新的医疗理念,使得医院在医疗水平上不断提升。袁家诚的职业生涯可谓充满了奋斗与成就,他的努力和才华最终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2002年,袁家诚从天津中心妇产科医院退休,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医疗生涯。尽管他退役了,但他依然保持着对医学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袁家诚的家庭也同样充满了成就感。他的儿子袁启方,在美国硅谷一家著名公司担任副总裁,事业蒸蒸日上;女儿袁启菲,则在中央电视台九频道对外广播部任职,担任英文翻译,为国际交流作出了贡献。
袁家诚是袁世凯的孙子,全国恢复高考,他报名参加,他父亲当时没有工作闲在家,填报志
安琪小世界
2025-01-22 14:08:45
0
阅读: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