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常香玉卖光首饰,又开始卖车!丈夫急得大喊,“15亿,你疯了吗?要买啥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2-22 15:38:59

1951年,常香玉卖光首饰,又开始卖车!丈夫急得大喊,“15亿,你疯了吗?要买啥?”常玉香叹口气,“战斗机!” 常香玉,原名张妙玲,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她的一生几乎与中国的传统戏剧和爱国情怀紧密相连。自小生活困苦,家中食不果腹,常香玉凭借她的坚韧与对戏剧的热爱,打破了命运的桎梏,成就了一番不凡的事业。她不仅是中国豫剧的杰出代表之一,更以其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为抗美援朝战争贡献力量的壮举,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民族英雄。 家庭贫困,使得常香玉的童年充满了艰难与磨难。父亲张茂堂虽偶尔歌唱以维持生计,但收入微薄,经常举家依赖乞讨度日。年幼的常香玉并未因此丧失对艺术的渴望,反而被乡村戏台上激昂的梆子戏吸引。尽管家境贫困,她依旧以戏曲为梦想的寄托,早早跟随父亲进入戏班,学习演艺。 在贫困中度过了少年时光的张妙玲,不仅看到了家庭的艰辛,也深刻感受到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1932年,她因缘际会获得了首次登台的机会,这一机会虽小,却让她感受到了舞台的魅力,也为她之后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然而,困境依旧未曾离开她。家里想要将她送为童养媳,换取一点家用,常香玉坚决反抗,宁可饿死也不愿屈服于这一命运。最终,她选择了与父亲共同走上了艰苦的戏曲之路。 在这条道路上,常香玉遇到了众多的困难与挑战。为了磨练自己的技艺,她曾忍受过无数的挨打和责骂,父亲也亲自教导她,带她去拜访名师。尽管周围人对她的选择不以为然,甚至极力反对,但她并未气馁。她的努力逐渐获得了回报,成为了豫剧界的一颗璀璨明星,并创立了自成一派的“常派”唱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与尊敬。 常香玉的爱情故事也充满了戏剧性。她与陈宪章的相遇,既是缘分也是巧合。常香玉年仅20岁时,便与已婚且有儿子的陈宪章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尽管陈宪章因家庭原因始终对常香玉保持距离,但她始终未曾放弃。 在一次意外的事件中,常香玉险些丧命,正是这次事件使得陈宪章终于意识到自己对常香玉的深情,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此后的日子里,陈宪章成为了常香玉事业上的坚强后盾,二人共同为豫剧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1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一则新闻,引起了常香玉的注意。国家号召人民群众为前线将士捐献武器装备。常香玉心中一震,立即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捐献一架飞机! 要知道,一架飞机需要巨额资金,何止千金?但常香玉心意已决,说干就干。她变卖了毕生积蓄的首饰,又将戏班的卡车也划归了捐献行列。常香玉这一决定,连剧团的同仁都大吃一惊。 捐飞机,谈何容易!常香玉攒了半辈子,也不过聊尽空言。这时,她的丈夫陈宪章挺身而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中闪现:何不举办义演?集众人之力,汇小流成江海。有了主意,陈宪章立马着手张罗。他找来纸笔,向当地政府和军委写信请示。 功夫不负有心人,义演很快得到批准。常香玉在动员大会上慷慨陈词,表示她和丈夫义演期间,分文不取,剧团的工资照常开支。她的一番话,如春风化雨,直抵人心。台下众人无不动容,纷纷表示愿意跟随常香玉,尽绵薄之力。 义演在火热的爱国氛围中拉开帷幕。常香玉一行跋山涉水,途经河南、河北、广东等5省,辗转奔波。沿途他们和当地群众同吃同住,有时露宿荒野,有时栖身简陋的校舍。156场演出,场场爆满,数万观众慷慨解囊,将钞票、首饰、衣物纷纷抛向台上,以实际行动支援前线。 感人场面,比比皆是。一位华侨妇女,将自己的一块金表捐献给了剧团。常香玉当机立断,发起义拍,没想到这块表几经易手,筹得善款数十万之巨。大家对常香玉的爱国之举,报以由衷的敬佩。那位印尼华侨更是感慨万千,她说常香玉让自己看到了戏曲艺术家的另一面。 历经6个月的奔波,常香玉一行终于凯旋而归。他们走遍大江南北,一共筹集到了15.27亿元的巨款。这笔钱,足以购置一架崭新的战斗机了。当"香玉号"战斗机翱翔蓝天之时,常香玉无疑会为之自豪不已。 常香玉捐献战斗机的义举,堪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大佳话。1952年,常香玉的捐赠战斗机“香玉剧社号”也参与了朝鲜战场的作战。 常香玉的这份坚韧与担当,使她成为了当时社会的楷模,她的事迹激励了无数人。她的歌声不仅传遍了豫剧的舞台,也在中国的土地上播撒着爱国的种子。她一生都致力于戏曲事业,并始终坚守着“戏是演给穷苦人看的”理念,不断创新剧目,提升演出质量,努力将豫剧这一传统艺术推向更广阔的舞台。 在常香玉的晚年,她依旧坚持每天练功,并过着简朴的生活。她的坚韧和奉献,不仅影响了她的家庭,也影响了无数的后辈艺术家。2004年,常香玉与世长辞,她的遗产不仅是戏曲的传承,更是她那份为国家、为人民、为艺术献身的精神,成为后人永远的榜样。 常香玉一生艰辛奋斗,最终收获了属于她的尊荣与爱戴。她的故居如今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豫剧界的巨星以及她在历史长河中的不朽贡献。

0 阅读:45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