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张作相带4人去张作霖府面试保镖,当晚被设宴款待。突然院内“砰”的一声枪响,当即有3人跳起,拔枪夺门而去,却有1人龟缩不出,张作霖气的破口大骂。谁料事后,张作霖说:“好小子,就选你了。” 张作霖身为“东北王”,不仅是地方军阀,更是一个战略家和用人高手,凭借着其精明的眼光和独特的领导风格,成功地在乱世中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然而,张作霖的用人之道和选人标准,往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张作霖出生在清朝末年,起初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在东北“闯关东”大潮的背景下,张家从山东迁徙至东北,张作霖的家庭并不显赫,甚至可算贫困。然而,张作霖天资聪慧,并且早年通过自学弥补了教育的缺失。在他的青年时期,由于父亲的早逝,张作霖不得不很早便步入社会,为了生计和保护家族,他开始参与到地方的自卫组织中,这也为他后来成就一方霸业打下了基础。 张作霖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民国初期,东北乱象丛生,张作霖借着“保境安民”的旗号,逐步聚集起自己的势力。他凭借着对形势的敏锐洞察和灵活的策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阵营,并且能巧妙地与外来势力进行互动。尤其在俄日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张作霖展现了出色的战略眼光,灵活投靠不同的势力,逐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军事实力。 尽管张作霖在军事上屡次得胜,但他深知,安全是他能够稳固地位的基石。作为一个手握重兵的地方军阀,他必须防范刺杀和其他可能的威胁。因此,他在挑选保镖时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眼光。 1914年的一天,奉天都督府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身为一方霸主的张作霖正为选贴身保镖一事发愁。自打当上都督以来,身边的威胁越来越多,虽有侍卫把守,但还是让他寝食难安。正当张作霖一筹莫展之际,他的结拜兄弟张作相前来拜访。 张作霖见到这位生死之交,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两人寒暄过后,便言归正传。张作霖说起保镖的事,张作相听后一拍大腿,当即表态此事包在他身上。张作霖闻言大喜,连声称谢。当晚两人把酒言欢,直到华灯初上才尽兴而别。 张作相回到部队,立马下令召集团内的好手来比武。百来号人在院中一字排开,个个虎背熊腰,气势非凡。张作相放话,谁要是被选中给都督当保镖,必有重赏。顿时士气大振,人人跃跃欲试。 比武正酣,张作相的目光却被一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吸引。此人姓李名强,武艺超群,但性情古怪,不爱与人交际。张作相上前询问,李强只简单答了两句,又恢复了缄默。张作相暗忖,这小子有两下子,说不定能让都督另眼相看。 比武许久,张作相最终挑出4名人选,个个都是团里的佼佼者。次日清晨,张作相便带他们浩浩荡荡去见张作霖。一见人选,张作霖喜不自胜,连连点头称好。但张作霖表示,自己只需一名贴身保镖,要从这4人中择优录取。 于是张作霖又在府中设下重重考验,4人在格斗、射击、策略等方面一一比拼。比试从早到晚,众人竟难分高下。张作霖饶有兴致地看着,心中盘算着该如何做出最后的选择。 眼看日头西斜,张作霖适时叫停,表示今日就到此为止,让4位好好歇息。张作霖吩咐下人备好酒席,要好好款待几位英雄好汉。4人领命而去,各自打理装束,准备赴宴。 酒宴开始,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绝于耳。张作霖端起酒杯,先感谢几位的襄助之功,又殷殷嘱托他们要护卫自己周全。三名武士一口应承,举杯畅饮,唯独李强婉言谢绝。张作霖诧异,问李强何故不饮。李强坦言自己从不沾酒,恐误了正事。张作霖闻言勃然大怒,痛骂李强不给面子。张作相也颇有微词,埋怨李强不识趣。 正在酒兴酣处,院外突然枪声大作。侍卫惊呼"有刺客",宾客顿时乱作一团。三名武士立即拔出佩刀,冲出大厅搜寻刺客。唯独李强纹丝不动,定定站在张作霖身旁。张作霖怒喝李强为何不出去抓刺客,李强沉声道:"末将在此,定护都督周全。" 原来,这惊变乃是张作霖设下的一场考验。他暗中吩咐心腹扮作刺客,想借机试探四人的忠勇。三人闻声夺门而出,正中他的下怀。反倒是李强临危不乱,审时度势,选择了最合适的方案。 不多时,三人擒住刺客,押回大厅请功。不料张作霖不怒反笑,吩咐侍卫放了那刺客。众人大惊,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张作霖布下这步妙棋,正是为了选出真正合格的保镖人选。 张作霖走到李强面前,亲自为他斟满一杯酒。他称赞李强通情达理,懂得权衡轻重。纵有千军万马,也比不上这份忠心和智慧。李强受宠若惊,恭敬地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自此,他便成了张作霖最倚重的贴身护卫。 此外,张作霖还常常通过一系列“非常规”的举动来选拔和使用人才。例如,他曾聘用一个赌徒陶治平为自己的军火采购员,尽管陶治平在一次赌博中输光了张作霖给他的购置资金,但张作霖依然决定再次出资让他去试试运气。 令人惊讶的是,陶治平在这次赌桌上转运,将之前丢失的资金和更多的利润都带回了张作霖手中。张作霖的做法虽然显得有些冒险,但最终也证明了他对于人性的独到把握和敢于冒险的决断力。
1914年,张作相带4人去张作霖府面试保镖,当晚被设宴款待。突然院内“砰”的一声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2-22 15:38:56
0
阅读:132
用户13xxx06
一会拔枪,一会儿便拔刀了。[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