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马家军即将要枪毙一个12岁的小红军,行刑前,小红军却说:“你们用刀砍

熹然说历史 2025-02-12 23:09:37

1936年,马家军即将要枪毙一个12岁的小红军,行刑前,小红军却说:“你们用刀砍死我吧,子弹就该留着打日本人!”,也因为这句话,马家军最终留了小红军的一条命! 张金龙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相继去世了,留下他一个人相依为命。在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张金龙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常吃不上一顿饱饭。 尽管生活艰苦,但张金龙并没有自暴自弃。他心中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1935年,红军的队伍路过张金龙居住的村庄,他们的到来,给张金龙带来了希望。 张金龙看到,这支部队与以往见过的军队不同。他们不会欺压百姓,反而会帮助百姓,跟百姓打成一片。张金龙被红军的这种作风深深吸引,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加入红军的队伍。 尽管红军首长看他年纪尚小,恳请他再等几年,但张金龙的决心无法动摇。他表示,如果不让他加入,他就会一直跟着部队走。红军首长被他的诚意打动,最终同意他加入红军,成为一名小红军战士。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仅仅一年后,中国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1936年,国民党军队和红军在多个战场上兵戎相见。红军为了寻求生存,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 作为一名小红军战士,张金龙跟随部队一起出发。在长征途中,他们经历了数不清的艰难困苦,战胜了无数的敌人。但在一次战斗中,张金龙为了掩护战友撤退,不幸被国民党的马家军俘虏了。 对于落入敌手的红军战士,马家军向来毫不留情。他们用尽各种残忍的手段,企图从俘虏口中获取红军的情报。面对敌人的拷问,年仅12岁的张金龙表现得无比坚强,他誓死不屈,宁死不泄露半点军情。 马家军对张金龙的坚贞不屈感到愤怒。他们决定用最残忍的方式来处决这个小红军,给其他俘虏一个下马威。一天,马家军把张金龙押到刑场,准备当众枪决他。 眼看行刑的时刻就要到了,在场的马家军官兵都以为这个小红军会吓得浑身发抖,哭着求饶。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张金龙面对死亡,毫无惧色。 他昂首挺胸,用坚定的声音对马家军喊道:"你们用刀砍死我吧,子弹就该留着打日本人!"这句话犹如一声惊雷,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震撼了。 谁也没有想到,一个12岁的孩子,在生死关头还在想着省下子弹去抗击外敌。他的这番话,让马家军的将士们都感到由衷的敬佩。 这时,马家军的首领走上前来,亲自下令释放张金龙。他对张金龙说:"孩子,你的勇敢和爱国精神让我钦佩。我们都是中国人,都应该用自己的方式去抗击侵略者。" 张金龙的一番话,不仅救了自己一命,也唤醒了马家军将士们的爱国之心。这件事很快在当地传为佳话,人们纷纷称赞这个智勇双全的小英雄。 张金龙获释后,并没有就此止步。他继续跟随红军队伍,转战各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后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张金龙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参加了八路军,成为一名出色的抗日战士。他和战友们一起,在敌人的炮火中,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直到1945年,当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张金龙才结束了自己的军旅生涯。那时,他已经从一个稚嫩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坚毅勇敢的男子汉。 张金龙的事迹,在当地百姓中口口相传。人们都被这个小英雄的勇敢和机智所折服。他们纷纷议论,一个12岁的孩子,面对死亡都无所畏惧,甚至还想着为国家省下子弹,这样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 张金龙的故事,也引起了红军和国民党将领们的深思。他们不约而同地意识到,在民族危亡的关头,国共两党理应放下成见,共同抗击外敌。毕竟,不管立场如何,大家都是中国人,都有着共同的敌人。 事实上,在抗战期间,国共两党也曾多次合作,并肩作战。在最危难的时刻,大家团结起来,发挥了抗战的最大力量。这其中,像张金龙这样的英雄人物,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张金龙的事迹,也让我们看到了军民鱼水情的可贵。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出身的孩子,张金龙对红军有着发自内心的向往和信赖。而红军战士们,也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与群众同甘共苦。

0 阅读:619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