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广西昆仑关战役中,日军少将中村正雄腹部被迫击弹的弹片击中。 193

熹然说历史 2025-02-12 23:09:38

1939年,广西昆仑关战役中,日军少将中村正雄腹部被迫击弹的弹片击中。 1939年,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军在华南、华中、华北地区不断发动进攻,妄图以武力迫使中国就范,实现其一统中国的野心。而在广西战场上,日军也加紧了攻势,企图占领这个西南重镇。 广西有连接中国西南腹地的重要交通干线,还有通往东南亚的门户。若日军控制了广西,不仅可切断中国大后方联系,还能威胁越南等国,进一步围困中国。因此,广西对双方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日军在1939年11月发动猛烈进攻,先后攻占了广西首府南宁,以及北部门户昆仑关。这两个地方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昆仑关,险峻异常,历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在兵家看来就是一个天险。 日军占领这些要地后,通过修筑工事、布置火力点,将其打造成难以攻克的据点。他们还在南宁扩建机场,调来大量飞机,对周边地区进行轰炸,对中国军民形成威胁。日军之所以如此兴师动众,就是想以广西为据点,向中国内地和南洋渗透,最终实现称霸亚洲的野心。 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中国军民进行顽强抵抗。时任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的白崇禧,组织各路军队对日军发起反击。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汉魂配合下,白崇禧制定了收复南宁、昆仑关的作战计划。 根据白崇禧的部署,国民革命军第5军、新桂系的滇桂军和桂林的游击队、地方武装等组成北路军,在杜聿明指挥下,直取昆仑关,牵制日军主力。东西两路军则从其他方向向南宁、昆仑关地区发起进攻,形成对日军的合围之势。 昆仑关驻守的日军是第5师团的主力部队。面对国军北路军的反攻,他们向南宁方面告急,请求支援。日军南宁守备司令中村正雄闻讯,立即带领第21旅团的精锐部队,向昆仑关增援。 中村正雄可是日军的名将,曾经率部在华北、华中立下赫赫战功。这次他亲自上阵,想要力挽狂澜。然而他没想到,进军途中却遭到了国军的顽强阻击。 北路军早就埋伏下了伏兵,在要道设置了路障,随时伺机给日军以迎头痛击。双方在昆仑关外展开激战,日军虽然装备精良,可面对地形复杂、民众配合的国军,也难以速胜。中村的部队在推进中损失惨重。 战斗进行到白热化阶段,国军一度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就在双方你死我活的搏杀中,中村正雄腹部突然中了一枚迫击炮弹的弹片。鲜血直流,他却来不及顾及伤势,下令部队继续冲锋。 终于,在国军密集的炮火下,日军冲进了昆仑关外围。但此时中村伤势严重,军医决定立即在附近的民房里为其动手术。谁知就在军医刚打开中村腹腔取弹片时,一发国军的炮弹击中了屋顶。 轰隆一声巨响,手术房屋顶塌了大半。灰尘和泥土飞溅,洒了中村一身,甚至灌进了他被炮弹撕开的伤口里。等军医好不容易从废墟中爬出来,发现中村伤上加伤,满身血污,奄奄一息。 就在日军庆幸好歹把主将送进关内时,杜聿明指挥的主力部队发起了全面反攻。北路军分兵多路,围着昆仑关打围攻战。日军腹背受敌,伤亡惨重,再也无力顾及伤重的中村。 与此同时,桂军其他部队也对南宁发起进攻。原本指望中村率兵解围的日军,自身难保,哪里还顾得上支援。昆仑关成了一座孤岛,日军全面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就这样激战数日,国军终于攻破昆仑关的外围,步步逼近关内。困守昆仑关的日军又被削弱了一大半,孤立无援,濒临崩溃。死守了数日的日军终于撑不住,开始仓皇逃窜。 昆仑关的丢失,对日军是一个重大打击。据守昆仑关的日军全军覆没,大量装备被缴获或摧毁。更重要的是,他们失去了这个全州防御的重要据点,再也无力阻挡国军从北面进攻南宁的步伐。 而率兵增援的中村正雄,却再也没能见到昆仑关陷落的那一天。在那间破败的民房里,他带着一身伤痕和满腔怨愤,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中村的死讯传开,不仅在战场上,在日本国内也引起了震动。 要知道,中村可是带着天皇御赐的军刀上战场的。这柄军刀,代表的是天皇的荣耀和日军的尊严。然而现在,中村连同他的军刀,永远地留在了广西的土地上。对于麾下将士来说,这是奇耻大辱。 中村的阵亡,对日军将士的士气打击很大。虽然他们在关外苦苦支撑,但在北路军的重压下,很快就丢盔弃甲,四散逃窜。国军乘胜追击,不仅收复了昆仑关,还一举拿下邕宁县城,直逼南宁城下。 随着昆仑关的失守,整个南宁都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日军做梦都没想到,号称固若金汤的昆仑关,居然会被国军攻破。更没想到,他们引以为豪的战将中村,会惨死在这里。要知道,在战前,中村可是信誓旦旦地要为天皇陛下征服广西呢。 1939年12月,在西线和南线的配合下,北路军终于攻克南宁,取得了广西会战的决定性胜利。日军被迫狼狈撤出广西,损失惨重。据不完全统计,仅昆仑关一战,日军就损失了1万多人,大量武器也被国军缴获。

0 阅读:0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