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林徽因病入膏肓,不想再见任何人。某天来了一位妇女,林徽因迫不及待见了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2-07 22:35:10

1955年,林徽因病入膏肓,不想再见任何人。某天来了一位妇女,林徽因迫不及待见了她,却没说一句话。护士问妇女:“你是谁?”妇女答:“我是徐志摩的前妻。”话音刚落,病房外响起了窃窃私语的声音。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4年4月1日)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多才多艺的女性,她不仅是中国首位女建筑学家,也是一位诗人、作家以及革命时代的文化先锋。她的成就不仅限于建筑领域,还跨越文学、艺术和社会活动的多个领域,成为了民国时期的璀璨才女。 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祖父林孝恂曾是进士,父亲林长民也活跃于政治舞台,这一家庭背景为她日后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从小,林徽因便表现出出色的才智,她不仅擅长诗词、书画,还在文学上有着独到的见解。林徽因的才情和坚韧性格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锤炼和提升。 林徽因的教育经历丰富多彩。她的童年时光曾在祖父家度过,接受了传统的私塾教育。1912年,林家迁往上海,她开始接受新式教育。四年后,林家再度迁居北平,在这里她进入了北平培华女中,逐步培养出自己对学术的兴趣和忧国忧民的情怀。1920年,她随父亲赴欧洲旅游,在伦敦的一段经历中,她深受一位女建筑师的影响,立下了投身建筑学的志向。此后,她回国继续学业,并在1924年赴美国留学,进一步深造建筑学。 林徽因的学术造诣和个人魅力让她结识了众多才俊,她与著名诗人徐志摩的相识,成为了民国文坛的佳话。徐志摩曾以诗歌表达对她的深情,而林徽因亦与徐志摩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尽管他们未能最终走到一起,徐志摩的诗歌作品仍然是林徽因影响深远的证明。 然而,林徽因的感情生活并不仅限于徐志摩。她与梁思成的婚姻被誉为中国建筑界的“黄金搭档”。二人自幼相识,后在美国留学期间逐渐萌发情愫,最终结为夫妻。婚后的林徽因与梁思成共同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为了搜集资料,他们曾多次深入偏远的乡村,忍受艰苦条件,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林徽因的成就不仅限于学术和建筑实践。她在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是中国第一位参与设计国家重要建筑项目的女性之一。1952年,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委员会的成员,并亲自参与了碑座和碑身的设计工作。她不仅为建筑界培养了众多后继人才,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了中国建筑学的独立发展。 然而,林徽因的生命并未在成就的巅峰长久停留。她长期饱受肺病的困扰,身心疲惫。 曾经意气风发的林徽因,如今已是膏肓之疾,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她不愿再见任何人,唯独提出要见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一面。 当年,徐志摩不顾张幼仪怀有身孕,执意离婚,几乎将她推入绝境。后来,徐志摩又因航空事故英年早逝,舆论一片哗然,皆以为他是为了赶赴林徽因的演讲会而丧生。流言蜚语将矛头对准林徽因,认为她应为徐之死负责。林徽因默默承受世人的责难,心中愧疚不已。她虽明白自己并无过错,却始终觉得欠张幼仪一个交代。 张幼仪带着徐志摩的儿孙,来到林徽因的病榻前。岁月的沧桑早已洗去她们昔日的风华,徒留无尽的感慨。看着病弱不堪的林徽因,张幼仪面色凝重,话语间透着一丝苦涩。她凝视着林,似在打量,又似在追忆。林徽因虚弱地望着张,张口却说不出一句话,只有眼神中流露出无限的歉意。 良久,张幼仪开口说道:"我想,她此刻要见我,是因为她爱过志摩,也想见他的孩子。"原来,张幼仪的到来,不仅仅是看望病中的林徽因,更是出于对徐志摩深深的眷恋。她曾经说过,在徐志摩一生的女人中,自己也许是最爱他的那一个。即便徐志摩多情,伤她至深,她依然痴心不改。 而林徽因呢?她虽然欣赏徐志摩的才华,却从未想过要嫁与他。在得知徐志摩弃妻的薄情后,更是断然拒绝了他的追求。她曾直言不讳地说,即便徐志摩活着,自己也不会改变对他的态度。或许,这就是她不够爱他的缘故吧。 世事难料,缘分弄人。有人用尽一生去爱,有人却无法回应爱人的情意。徐志摩曾豪言:"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谁料这竟成为他的墓志铭。他孜孜以求的爱情,终究没有开花结果。而张幼仪和林徽因,也没能得到完满的人生。她们或多或少,都因徐志摩饱尝情爱的苦楚。 但人生岂能尽如人意?林徽因虽有遗憾,却也不失为一个聪明通透的女子。她深知徐志摩非良配,毅然选择了陪伴自己一生的梁思成。在那个时代,能够勇敢地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已属难能可贵。她的选择,无可厚非。 最终,林徽因因病去世,享年仅51岁。她的去世令无数人感到痛惜,但她的遗产和影响力却永远留在了中国建筑和文学的历史长河中。 林徽因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她在文学、建筑、艺术等多个领域的成就,以及她为国家、为文化所做的贡献,至今仍然影响着后人。她的作品和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0 阅读:234

猜你喜欢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