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美军进行了轻型步兵支援武器的测试,发现需要需要研发一种用于填补81毫米迫击炮和手榴弹之间火力空白的武器。经过研究,美军决定仿制法国布朗的M1935型毫米迫击炮,该炮于1940年1月完成仿制列装美军,被命名为M2型60毫米迫击炮。其全长0.72米,总重量19千克,具有可拆卸的炮架和底座,最大射程1840米,射击仰角为40到85度,射速最大可达每分钟35发,可用于发射高爆弹、白磷弹、照明弹。M2型迫击炮被美军作为连排级支援武器,每个连都有一个迫击炮班,装备3门M2型迫击炮。 二战期间,美军总共生产了6万多门M2型迫击炮,装备于美国陆军与海军陆战队,无论是酷热的北非沙漠,还是太平洋上的雨林,M2型迫击炮都留下了参战的痕迹。同时,美国根据租借法案还将不少M2型迫击炮援助给中国,在缅甸作战的新一军就装备了M2型60毫米迫击炮468门,在国内作战的美械甲种军也将60毫米迫击炮装备到排。成为中国军队基层的火力支柱,该炮有稳定的炮架以及瞄准装置,加上不俗的射程和威力,可以完全压制过去日本在中国战场逞凶一时的掷弹筒。1945年湘西会战期间,刚刚换装美械的74军在武冈以一个营硬抗数倍于己的日军,一旦日军进入有效射程,迫击炮就猛烈开火,将日军的冲锋完全压制。 其实,国民政府也早就看上了60毫米迫击炮,但由于抗战条件恶劣,起初兵工厂大规模生产仿制。直到1942年,国民政府的50兵工厂才根据法国和美国的60毫米迫击炮进行仿制,研发出了国产的民31式60毫米迫击炮。但由于冶炼锻造技术不过关,民31式迫击炮大部分都是采用从美国进口的炮管,抗战期间总共生产了6700多门。不过,生产的很多炮弹弹体存在沙眼,甚至炮弹体和弹尾都不在同一条中心线上,导致生产出来的很多炮弹稳定性差,射程达不到预期,甚至容易炸膛,极大的影响了迫击炮火力的发挥以及战士们的生命安全,直到1945年这个问题才解决。 解放战争期间,我军从国军手中缴获了大量的美援或国造的60毫米迫击炮,东北等地被我军掌握的兵工厂也大量仿制生产,该炮很快也成为了我军的火力支柱。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志愿军的步兵连都有一个装备3门60毫米迫击炮的炮兵排,在朝鲜的山地作战发挥了重大作用。因为美军的大规模空袭加上朝鲜山路崎岖,志愿军的身管火炮无法发挥作用,轻便的60毫米迫击炮就成了无可替代的火力资源。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26军迫击炮排排长樊金明,在祝灵山战斗中,用60毫米迫击炮多次精准命中冲锋的敌军,歼敌115人,最终守住阵地。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用60毫米迫击炮精准的射击和灵活的战略战术,确实是让美军甘拜下风。后面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该炮在高原山地战中又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到后来,解放军装备了新的63式60毫米迫击炮,这些旧的60毫米迫击炮就退出了一线。抗日战争
20世纪30年代,美军进行了轻型步兵支援武器的测试,发现需要需要研发一种用于填补
星空评过去
2025-02-04 08:51:37
0
阅读:259
张衡
现在新的60迫击炮连美国人都羡慕,性能颜值都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