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杨宇霆被张学良处决后,他的亲信李景明和王子明便立刻反水,霸占了杨家财产60余万元。 1928年末,东北军阀势力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张作霖被日军炸死后,其子张学良继承了东北军权,但日本势力并不甘心就此罢休。 日军为了控制东北地区,开始对张学良和其父亲的老部下杨宇霆展开离间计策。他们首先送给张学良一本《日本外传》,书中暗指杨宇霆就像德川家康一样,有可能会篡夺张学良的权力。 这本书的影响力并不大,但日军的下一步计划却成功了。他们通过杨宇霆身边的人推荐了一位所谓的"戒烟专家"马天池给张学良。 马天池自称掌握了一种来自日本的特殊戒烟方法,只需要定期注射"戒烟针"就能帮助戒除烟瘾。在杨宇霆的推荐下,张学良同意尝试这种方法。 这个决定让张学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所谓的"戒烟针"实际上是毒性比尼古丁更强的吗啡,张学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染上了毒瘾。 更可疑的是,马天池经常趁机翻看张学良办公桌上的文件和材料。这些行为被张学良的亲信发现后,他们认为杨宇霆在暗中监视张学良。 张学良对杨宇霆的怀疑与日俱增。杨宇霆作为张作霖的老部下,确实经常越过张学良直接做决定。 虽然杨宇霆为东北军做出过重大贡献,包括建立东北海军、开垦荒地、修建战备公路和督办兵工厂等,但他的傲慢态度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1929年1月,张学良决定用投掷银元的方式来决定是否处置杨宇霆。连续三次投掷的结果都显示"杨宇霆留不得"。 在这个迷信的结果影响下,张学良最终决定处决杨宇霆。他派人以打牌为由,将杨宇霆诱骗到帅府。 杨宇霆到达帅府后,立即被扣押。随后,东北军以杨宇霆贪污军饷、贻误战机等罪名,将其处决于帅府的"老虎厅"。 杨宇霆在生前担任东北军要职,积累了大量财富。作为杨家的主要财务管理人,李景明和王子明掌握着杨家所有的财产信息。 这两人原本是杨宇霆最信任的亲信,负责处理杨家的日常账务和资产管理。他们熟知杨家在东北地区的房产、存款和其他投资情况。 1929年1月杨宇霆被处决后,李景明和王子明立即露出了真面目。他们利用自己掌握杨家财务大权的便利,开始侵吞杨家的资产。 他们的行动速度很快,在杨宇霆遇害的当天就开始转移资金。由于长期管理杨家财务,他们能够轻易地动用杨家的银行账户。 李景明和王子明首先侵占了杨家存放在奉天各家银行的现金。这笔资金高达60余万元,在当时是一笔巨额财富。 除了现金,他们还将杨家的多处房产执照据为己有。这些房产大多位于奉天市中心区域,价值不菲。 两人的分赃非常迅速,在杨宇霆被处决后的短短几天内就完成了财产转移。他们认为杨宇霆已死,其家人也无力阻止他们的行为。 当时杨宇霆的子女正在法国留学,根本不知道家中发生的变故。留守在东北的杨家其他人员,也因为害怕牵连而不敢声张。 李景明和王子明的这种背信弃义行为,反映了当时东北军阀势力内部的复杂关系。他们追随杨宇霆多年,却在其遇害后立即反水。 这种背叛不仅给杨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让杨家在短时间内失去了经济来源。杨宇霆的家人一时陷入了困境。 李王二人的所作所为很快传到了张学良的耳中。 这种背叛行为,让张学良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麾下的将领。 得知李景明和王子明侵吞杨家财产后,张学良立即采取了行动。他首先下令逮捕了这两名背信弃义的亲信。 张学良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委员会,负责清查被侵占的杨家财产。 调查人员根据银行记录和财产档案,详细统计了被李王二人侵占的财产。清查结果显示,被侵占的现金高达60万银元。 除了现金,还有多处房产的产权证书被他们非法占有。委员会将这些财产详细登记,准备归还给杨家。 张学良亲自写信给远在法国留学的杨氏子女,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在信中表示,会全力保护杨家的合法权益。 为了帮助杨家度过难关,张学良还特意拨款1万元作为慰问金。 在清查过程中,调查委员会发现李王二人还涉及其他违法行为。他们不仅侵占杨家财产,还伪造了多份财务文件。 张学良下令对李王二人进行严格审查。经过审讯,两人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并交代了转移财产的具体细节。 在张学良的强力干预下,被侵占的60万银元很快追回。这笔钱和其他被追回的财产,全部归还给了杨家。 同时,所有被李王二人占有的房产执照也被收回。这些房产的所有权重新回到杨家手中。 张学良的这些补救措施,体现了他对待已故将领家属的态度。虽然他处决了杨宇霆,但并不意味着要株连其家人。 这些做法也显示了张学良在军中整顿军纪的决心。通过严惩李王二人,他向军中将领传达了一个明确信号。 后续,张学良还持续关注杨家的情况。他责令相关部门定期汇报杨家的生活状况,确保他们不会因经济问题而陷入困境。 这件事之后,张学良加强了对军中财务管理的监督。他建立了更严格的财务制度,避免类似的侵吞事件再次发生。
1929年杨宇霆被张学良处决后,他的亲信李景明和王子明便立刻反水,霸占了杨家财产
文山聊武器
2025-02-01 13:50:02
0
阅读: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