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的一天,解放军战士抓了一个俘虏,发现他像个伙夫,就给发了两块银元让其回家,不料此人却是敌军军长。 1948年11月,华北战局风云突变。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在华北地区发起大规模攻势,张家口成为战略要地。 张家口位于长城内外交通要道,控制着平绥铁路的咽喉位置。若张家口失守,傅作义部队退往绥远的通道将被切断,这对国民党军队在华北的统治将造成致命打击。 当时,傅作义手中有三支精锐部队,分别是第35军、第104军和第105军。这三支部队中,第35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是傅作义最倚重的王牌军。 面对解放军的围困,傅作义决定派出第35军增援张家口。这支由军长郭景云指挥的部队有近5万人马,但他们刚到达新保安地区,就遭到了解放军华北第2兵团三个纵队的包围。 新保安地区地形复杂,山势险要。解放军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术,一面牵制新保安城内的第35军,一面布下重兵伏击可能到来的增援部队。 傅作义收到郭景云的求援电报后,立即调动第104军军长安春山率部增援。第104军虽然在装备和训练上略逊于第35军,但也是一支作战经验丰富的部队。 安春山接到命令后,带领部队从怀来出发。他没有选择大路行军,而是沿着洋河以北的乡村土路秘密前进,试图避开解放军的侦查和伏击。 这个决定确实收到了一定效果。第104军成功避开了多处解放军的设伏点,一路向新保安推进。但当他们抵达距离新保安仅4公里的马圈子村时,还是被郑维山指挥的解放军第3纵队发现。 至此,傅作义的两支主力部队陷入了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之中。第35军被困新保安,第104军在马圈子村寸步难行,这种被分割包围的局面正是解放军期望看到的。 第104军在马圈子村遭遇解放军第3纵队后,局势急转直下。双方在马圈子村展开激烈争夺,安春山指挥部队发起多次进攻,但都被解放军第3纵队牢牢挡在阵地之外。 在这个危急时刻,两位军长之间的分歧开始显现。通过报话机联系时,郭景云要求安春山率104军突破敌人防线,直接到新保安城下接应35军。 这个要求显然超出了当时104军的作战能力,因为他们连马圈子村都无法突破。安春山提出让35军主动突围,在马圈子村附近与104军会合,这样双方都有机会脱离险境。 军事常识告诉我们,被围困部队应该主动突围,而不是等待外部救援深入敌后。但是郭景云坚持己见,认为作为增援部队,104军有责任打通道路接应35军。 就在两位军长为作战方案争执不下时,解放军第4纵队发起了致命一击。他们抓住有利战机,迅速攻克了康庄阵地,切断了104军的后路。 第4纵队的突然出现,彻底打乱了安春山的部署。此时104军不仅要应对正面的第3纵队,还要防备背后的第4纵队,陷入了极其不利的境地。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错过战机就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两位军长之间的指挥权之争,导致双方都失去了最佳突围时机。 解放军第4纵队占领康庄后,立即分兵两路。一路继续向104军压进,另一路抄近道切断104军可能的退路,形成了更加完整的包围圈。 在这种情况下,安春山不得不放弃与35军会合的计划,转而寻求自保。他命令部队改变方向,沿沙丰线向横岭关突围,试图借此路线撤回北平。 此时的104军已经失去了战斗意志,部队开始出现混乱。解放军第4纵队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溃退的104军发起猛烈追击。 解放军第4纵队的追击部队在黄土洼地区终于追上了溃败的104军。此时的104军已经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部队秩序混乱,士兵四处逃散。 安春山看到无法组织有效抵抗,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迅速换上了一套后勤伙夫的衣服,只带着警卫营的数百人继续突围。 这支残部沿着黄崖底东山方向逃窜。而此时解放军已经在各个要道设置了封锁线,山上山下都布满了搜索的解放军战士。 当安春山带领残部逃到跑马泉时,他们遭遇了解放军的拦截。经过一场短暂但激烈的战斗,警卫营被打散,士兵们各自逃命。 在这种混乱局面下,安春山抛弃了剩余的部下,独自一人沿着山沟逃窜。他的伙夫装扮在这个时候起到了关键作用,使他看起来与普通军需后勤人员无异。 解放军第10师的搜山部队在一处山沟中发现了这个"伙夫"。他们看到这个中年人穿着伙夫的衣服,举止也像是普通的后勤人员,加上当时还没有见过安春山的真实相貌。 解放军战士出于人道主义考虑,给了这个"伙夫"两块银元,让他回家。这个看似普通的决定,却让一个俘虏从他们手中溜走。 直到后来审讯104军警卫营营长时,真相才浮出水面。警卫营营长交代了安春山化装成伙夫突围的详细经过,并描述了他当时的装扮。 根据警卫营营长的供述,解放军第10师才确认,他们放走的那个"伙夫"正是104军军长安春山。这个疏忽虽然让安春山暂时逃脱,但他的104军已经全军覆没。 这场战役中,解放军共歼灭和俘虏了104军绝大部分官兵。
1948年12月的一天,解放军战士抓了一个俘虏,发现他像个伙夫,就给发了两块银元
文山聊武器
2025-02-01 13:50:02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