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沈醉到重庆监狱视察,看见一个疯老头在跑步,冷不防四目相对,沈醉神色大变:“这人装疯,给我抓起来!” 1908年,韩子栋出生在山东省阳谷县的一户富农家庭。家道中落后,他只身前往北平求学,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完成学业。 在北平春秋书店打工期间,韩子栋偶然结识了正在被国民党追查的共产党员周怡。在一次危急时刻,他挺身而出,为周怡提供了庇护。 这次偶然的相遇让韩子栋对共产党有了深入的了解。1932年,经过组织的考察,24岁的韩子栋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胆识,韩子栋很快接受了一项特殊任务:潜入国民党特务组织"蓝衣社"。 在"蓝衣社"期间,韩子栋与其他同志密切配合,成功获取了大量重要情报。他们的工作为党组织提供了帮助,也为抗日救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4年,北平地下组织遭到破坏,一名叛徒的出现导致大批共产党员被捕。由于之前在"蓝衣社"的工作,韩子栋的真实身份被揭露,立即成为国民党的重点追捕对象。 随后,韩子栋被捕并辗转关押在多地监狱。敌人对他实施了严酷的刑讯逼供,但他始终坚贞不屈,没有透露任何组织的秘密。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韩子栋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意志力。国民党方面对这个曾经的"蓝衣社"卧底恨之入骨,将其列为重大政治犯。 1946年,韩子栋与其他70多名政治犯被转押至重庆白公馆看守所。在这里,他开始酝酿一个大胆的计划:通过装疯卖傻来降低敌人的警惕。 这个计划需要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长期的伪装技巧。韩子栋开始蓄意改变自己的形象,将自己伪装成一个精神失常的囚犯。 这种伪装很快引起了看守们的注意。然而,他们并未产生怀疑。 重庆白公馆是一座戒备森严的监狱,四周高墙围合,布满了带电的铁丝网。看守人员24小时巡逻,对政治犯的监管尤为严格。 韩子栋被关押在这里后,很快发现这里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囚犯们每天只能吃到掺杂沙石的粗劣饭菜,牢房潮湿阴暗,许多人都患上了皮肤病和风湿病。 为了维持体力,韩子栋和其他囚犯想出了一个特殊的运动方式。他们在狭窄的空间里沿着"8"字形路线来回走动,这种运动被他们戏称为"室内旅行"。 装疯后的韩子栋获得了更多活动的自由。看守们觉得这个疯子无害,允许他在院子里长时间活动,这给了他观察监狱地形的机会。 他的表演十分逼真: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整天疯疯癫癫地在院子里跑来跑去。遇到有人搭话时,他就装作一副茫然的样子,一言不发。 看守们把他当成了消遣的对象,经常指使他干各种体力活。有时还会带他去附近的磁器口镇帮忙采购,让他背负重物。 1947年,军统总务处处长沈醉来到白公馆视察。当他走在监狱院子里时,看到了一个举止怪异的囚犯正在进行"8"字形跑步。 沈醉是军统的老手,经验丰富,一眼就觉察出了异常。他快步走上前,拦住了正在奔跑的"疯子"。 当两人四目相对的瞬间,沈醉捕捉到了对方眼中一闪而过的警觉。虽然那人很快就恢复了呆滞的表情,但这一刻的反常已经足够让沈醉确定了判断。 沈醉立即下令将韩子栋绑起来,认定这是一个在装疯。不过,几天后,看守们又放松了警惕,让韩子栋继续在院子里活动。 这次惊险的遭遇让韩子栋更加谨慎。他的表演变得更加细致,举止更加疯癫,但内心始终保持着清醒,在等待着最佳的逃脱时机。 看守们渐渐对他失去了戒心,甚至经常让他外出帮工。 1947年8月的一天,看守卢照春又一次带着韩子栋去磁器口镇采购。这个炎热的夏日,成为了韩子栋实施越狱计划的最佳时机。 卢照春按照惯例去打麻将,让韩子栋和一名勤务兵在外面守候。烈日炎炎下,两人都汗流浃背。 勤务兵向韩子栋要了一些钱,说要去买凉茶解暑。看着勤务兵离开的背影,韩子栋将手中的箩筐放下,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开。 当卢照春打完麻将出来时,韩子栋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消息很快传到了沈醉那里,他立即派出大批人手在贵阳、成都等周边城市搜捕。 然而,韩子栋选择了一条出人意料的路线。他凭借着在白公馆里"室内旅行"锻炼的体力,成功渡过了嘉陵江。 此后的三个月里,韩子栋不断跋涉,翻山越岭,躲避追捕。1947年11月,他终于抵达了华北解放区。 组织上对韩子栋的归来表示热烈欢迎,高度赞扬了他在狱中的坚贞不屈。经过短暂休整后,他被派回山东继续开展工作。 回到家乡后,韩子栋与阔别十四年的妻子重逢。这位饱经风霜的革命者已经沧桑得让妻子认不出来,直到他开口说话,才确认是阔别多年的丈夫。 新中国成立后,韩子栋投入到为白公馆、渣滓洞里牺牲的同志们平反的工作中。他详细记录下在狱中的见闻,为揭露国民党统治的黑暗提供了重要证据。 他的事迹引起了作家的关注,成为了长篇小说《红岩》中华子良人物的原型。这本小说真实记录了那段血与火的岁月,让后人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1992年5月19日,经历了84年传奇人生的韩子栋在贵阳逝世。
1947年,沈醉到重庆监狱视察,看见一个疯老头在跑步,冷不防四目相对,沈醉神色大
文山聊武器
2025-02-01 13:50:02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