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的某一天,许世友找到耿飚,想要与他切磋武功。耿飚却毫不客气地直接拒绝了

文山聊武器 2025-02-01 13:50:02

1935年的某一天,许世友找到耿飚,想要与他切磋武功。耿飚却毫不客气地直接拒绝了,并表示:“咱俩不用比试了,无论是拳脚功夫还是刀法,你都不是我的对手!” 1930年代的中国革命队伍中,有两位武艺高强的将领格外引人注目。一位是红四方面军的许世友,另一位是中央红军的耿飚。 许世友自幼在河南新县长大,他的武术之路从少林寺开始。在少林寺中,许世友刻苦修炼,学习了正统的少林拳法和各种器械武术。 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在军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红四方面军中,许世友以其过人的勇武和精湛的武艺闻名,战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许和尚"。 在担任红九军副军长和红四军军长期间,许世友屡立战功。他带领部队冲锋陷阵,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先锋。 与许世友不同,耿飚的武术渊源来自家传。他出生于湖南醴陵的一个武术世家,父亲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双钩大侠"。 从小时候起,耿飚就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习武。南派四门拳是他的主要功夫,此外还精通气功和单刀技艺。 耿飚的武艺修炼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一次练习倒立时,他不慎摔倒,头部受伤,多亏父亲及时施救才化险为夷。 在中央红军中,耿飚以其过硬的军事素养和出色的指挥才能,逐步担任了红四团团长和红一师参谋长等重要职务。他的勇猛作风为其赢得了"耿猛子"的称号。 这两位将领虽然分属不同的部队序列,但都将武术技能应用于实战。他们在战场上都曾多次以个人武勇制胜敌人。 耿飚善于近身搏斗,能够空手擒拿敌军。许世友则凭借精湛的少林功夫,在战斗中所向披靡。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这两位武艺高强的将领即将在陕北相遇。他们各自的武术背景和军旅经历,为日后的一段佳话埋下了伏笔。 1936年初,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胜利会师。这一历史性时刻为许世友和耿飚创造了相遇的机会。 红军大学成立后,来自不同方面军的指挥员齐聚一堂。许世友和耿飚都进入红军大学深造,开始了同窗学习的生活。 在红军大学里,许世友的武艺名声很快传开。许多同学都想见识他的少林功夫,但他总是婉言谢绝。 一个寒冷的冬日,许世友和耿飚在操场上散步交谈。两人聊起各自的从军经历和武术背景。 许世友得知耿飚精通南派武术后,顿时来了兴致。他认为这是难得遇到一位武艺同道。 当时的红军大学,文化学习和军事训练紧张有序。学员们难得有机会欣赏到高手过招。 许世友当即脱下外衣,摆开架势,提出要与耿飚切磋。这个举动很快吸引了周围同学的注意。 红军大学的操场上,学员们迅速围拢过来。大家都想一睹"许和尚"对阵"耿猛子"的精彩场面。 这场切磋的提议不仅引起了普通学员的关注。一些军中老同志也闻讯赶来,期待着这场难得的武艺交流。 许世友此时已经整装待发,他的架势凝聚着少林武术的刚猛劲道。操场上的气氛随之紧张起来。 在场的人都知道许世友的武艺来历。他在少林寺学到的不仅是拳脚功夫,更有着一套完整的武术体系。 同样,耿飚的南派武术也广受推崇。他继承了父亲的真传,融合了南拳的灵活多变。 这两种不同流派的武术交锋,无疑会给在场的人带来一次难忘的学习机会。许世友展现出的气势,让人仿佛回到了少林寺的演武场。 围观的人群中,有来自中央红军的,也有来自红四方面军的同志。他们都期待着这场即将展开的切磋。 面对许世友的切磋邀约,耿飚展现出了沉稳的一面。他指出南拳北腿有着本质的差异,这样的比试可能无法真正体现各自的武术特长。 耿飚的这番话体现了他对武术的深刻理解。南北武术流派确实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从招式到发力方式都各具特色。 这个回应既保全了双方的面子,也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两位将领都是各自方面军的重要干部,任何不必要的矛盾都应该避免。 许世友接受了耿飚的建议,决定独自展示一套少林拳法。他的表演力道十足,展现出了少林武术刚劲有力的特点。 这套拳法获得了在场所有人的赞赏。许世友的武艺展示不仅化解了当时的局面,还为大家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两位将领的这次互动之后,各自的革命生涯仍在继续。耿飚后来被调往红四军担任参谋长,但当时许世友已经调离该部队。 1979年,耿飚担任了军委秘书长的重要职务。这个位置对推动军队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次年,许世友也进入军委系统,担任军委常委。这让两人在军委工作中有了更多合作的机会。 在军委共事期间,他们经常一起参加会议,讨论军队建设等重要问题。这段经历为他们早年的交集添加了新的篇章。 许世友在1985年离开了人世,享年80岁。 耿飚则活到了91岁,在2000年去世。

1 阅读:1391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