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非洲加彭的一个偏远村庄里,村民们食用了一只病死大猩猩,不料一个星期后,他们开始发烧,眼角流出血水,接着全部死亡。 1996年2月,位于中非加蓬东北部的马依布2村发生了一起突如其来的疾病暴发,揭示了埃博拉病毒传播的一个重要环节。 马依布2村坐落于伊温多河上游,距离马依布村仅1英里。这一地区的森林密布,村落依赖河流进行物资运输。疾病的起源看似简单,但其背后复杂的传播链条和潜藏的病毒机制,却令科学家们感到震惊。 事情的起因是村民们屠宰并食用了死去的黑猩猩,18名参与此行为的村民在短时间内陆续发病。症状非常典型,包括高烧、头痛、呕吐、眼部充血、肌肉疼痛以及血性腹泻等。 由于症状迅速恶化,村长决定将这些病人送往下游的马科库镇,尽管那里距村子约50英里,乘船需要经过长达7小时的艰难航程。在这段漫长旅途中,4名病人因病情严重,最终在到达医院之前就已不治身亡。 死者的尸体被送回村里,按照当地传统习俗进行安葬。随着第一批患者的死亡,村里未曾采取任何特殊预防措施。更为悲剧的是,一名病人逃离医院,带着疾病回到了村子,导致第二波感染发生。 随着疾病的扩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相同的症状,村里的家庭成员和朋友成为了病毒的传播源。到最后,整个马依布2村有31人感染,21人死亡,死亡率接近68%。 这一事件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关注。一组由加蓬和法国的病毒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迅速抵达了马依布2村进行调查。法国病毒学家埃里克·M·勒罗伊和他的同事们在病人的样本中发现了埃博拉病毒的证据,进一步确认了病毒传播的源头。 勒罗伊的团队推测,这只黑猩猩并非村民捕猎所得,而是在森林中意外死亡,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科学家们的调查结果表明,猩猩的死亡与当地的疫情密切相关,黑猩猩可能是这次埃博拉病毒传播的“指示病例”。 事实上,马依布2村并非唯一遭遇埃博拉暴发的地方。1994年,加蓬境内发生了两次埃博拉暴发,马依布2村正好处于这段时期的中间。 暴发的起因同样复杂,往往涉及到野生动物,尤其是黑猩猩、大猩猩等动物的死亡。加蓬境内的病毒传播模式显示出一种独特的规律——森林破坏、野生动物死亡和人类接触野生动物肉类是病毒传播的核心因素。 1994年12月,伊温多河上游的金矿营地爆发了埃博拉疫情。尽管疫区内的病人很快就得到了转移,但病毒的传播依然难以控制。随着病毒在马科库镇的医院扩散,许多新病例在医院附近和村庄中出现。 甚至有报道称,医院附近的巫医家中成了病毒的传播场所。许多人在向巫医求医时被感染,而巫医的亲属也未能幸免,最终导致了一场局部的疫情暴发。 1996年6月,埃博拉病毒在加蓬中部的博韦镇再次暴发。暴发的根源可以追溯到3个月前,博韦附近的一个伐木场,那里有猎人突然死亡。虽然他当时的症状与埃博拉相似,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猎人开始表现出类似症状,直到第三个猎人出现大规模传播。猎人首先在医院住院,但随后逃离医院,前往附近的一个村庄求医。在那里,他将病毒传染给了巫医及其亲属,导致了新的感染链。 博韦的疫情在医院和传统治疗中进一步扩散,数月内,多个地区的医院和村庄都出现了大量的病例。加蓬的首都利伯维尔也未能幸免,部分病人被转送至该地的医院,但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最令人震惊的是,某位曾在博韦疫情中接触过病人的医生,在前往南非治疗时,依旧未能逃脱病毒的传染,最终导致了南非护士的死亡。随着病毒传播的广泛,埃博拉终于从加蓬蔓延至整个非洲大陆。 这三次暴发的共同特点令人警觉。首先,森林破坏和野生动物的死亡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其次,传统治疗和医院接触成为了病毒的传染途径。 最重要的是,死亡率一直维持在60%-75%之间,这一高死亡率使得埃博拉病毒成为了一种极具威胁的传染病。每一次的暴发都彰显了病毒传播的复杂性和防控的困难。 埃博拉病毒的暴发,无论是从马依布2村、博韦镇,还是整个中非地区来看,都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敲响了警钟。尽管人们在防控和疫苗研发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病毒的突变性和隐蔽传播仍然是应对这种疾病的重大挑战。 参考资料:(美)大卫·奎曼著;刘颖译;张劲硕,许恒敏校注. 《致命接触》 2020
1996年,非洲加彭的一个偏远村庄里,村民们食用了一只病死大猩猩,不料一个星期后
文山聊武器
2025-01-31 12:49:47
0
阅读: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