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当乔冠华跟女儿坦诚说,自己要迎娶章含之的时候。女儿乔松都突然爆发了,喊道:爸爸,我只求你一件事,去把妈妈给我找回来,你把她忘了,我可没忘。 1973年,乔冠华向家人宣布了一个决定,计划娶比自己年轻近二十岁的章含之。然而,出乎他的意料,这一决定并未得到家人,特别是小女儿乔松的接受。乔松听后愤怒至极,激烈地反应道:“你忘记了妈妈,可是我没忘记,爸爸,你能把妈妈找回来吗?” 这番话如同一记重击,让乔冠华感到愧疚和痛心。然而,他最终还是决定迎娶章含之,并做出了一个令人痛心的决定:将反对自己的儿女赶出了家门。自此,父女之间的关系几乎断裂,乔松和她的父亲失去了联系。 1914年,曾是同盟会一员的龚镇州,因不满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举动,被迫流亡日本。同年,在横滨,龚镇州的女儿龚澎出生。虽然身处异国他乡,龚镇州依旧未放弃心中的民族情怀,尽管家庭生活变得艰难,却也赋予了女儿坚韧的性格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龚澎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深知家国沧桑,也逐渐培养出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强烈关注和坚定的正义感。 随着岁月的推移,龚澎于1933年考入燕京大学。在那里,她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思想和革命的理念。那些来自西方的思想和革命前辈的理想深深地吸引了她。 逐渐地,龚澎内心的革命情怀被激发,她开始认真思考如何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她对延安的向往日渐强烈,那片被革命理想和信念熏陶的土地似乎成为了她追寻自我价值的归宿。 1936年,龚澎在“一二九”运动中表现突出,体现出她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责任感。这一举动引起了党组织的注意,她的入党申请也因此得到了批准。 她毅然决然地向父母告别,虽然未透露具体去向,但她父亲显然知道她的决定,并给予她理解与支持。他劝女儿无论选择何方,都要坚定前行,若日后觉察不合,也可以选择归来,家门永远为她敞开。 随后,龚澎顺利抵达延安,投入到了革命的队伍中。凭借她出色的教育背景和丰富的知识储备,龚澎在延安迅速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她不仅在文化工作中展现了才华,字迹清秀、文章犀利,更凭借流利的英语,成为了革命领袖们的重要助手。 龚澎曾担任过毛主席的翻译,而后在1939年,她又成为了彭德怀的秘书。工作中的她,忙碌而充实,耳濡目染的革命精神进一步强化了她的决心。 在延安的岁月中,龚澎与刘文华的爱情悄然萌生。刘文华是朱德的秘书,博学且才俊,深得革命队伍的重视。两人志同道合,在共同的理想和信念中找到了彼此的归属。 1940年,龚澎与刘文华结为夫妻,举行了一场简朴的婚礼。尽管婚礼规模小,但证婚人都是当时的革命领导人,周恩来、朱德等人的参与,使得这场婚礼显得尤为特殊。 结婚后不久,龚澎便接到组织安排,前往重庆工作。她的任务包括担任新闻员以及周恩来的英文秘书。这时,她与刘文华刚刚结婚一个月,面对这一突然的任务,尽管朱德曾表示可以为她调整工作,但龚澎最终还是选择服从组织安排,赴重庆工作。 然而,这一决定不幸成了夫妻的永别。龚澎在重庆工作不久便因病卧床,而她的父亲也在此时去世。更加沉痛的是,刘文华在一次行军途中因病去世。 周恩来虽然极力隐瞒了丈夫去世的消息,但最终无法掩盖,龚澎最终得知了噩耗。她悲痛欲绝,整日以泪洗面,但很快便把这些痛苦转化为工作动力,投入到革命事业中。 她渐渐从失去丈夫的阴影中走出,在一段时间后,她遇到了乔冠华,一位有着革命才子之称的年轻人。两人最终结婚,过上了平静的幸福生活。然而,这段幸福并没有持续太久。 1969年,龚澎因病再次陷入困境,病情逐渐加重。她在1970年不幸去世,享年56岁。更为令人感到惋惜的是,龚澎所珍视的家庭,在她去世三年后因乔冠华再婚而瓦解,乔冠华与比他年轻近二十岁的章含之结为夫妻。 参考资料: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 《重庆红色故事 第2辑》 2020
1973年,当乔冠华跟女儿坦诚说,自己要迎娶章含之的时候。女儿乔松都突然爆发了,
文山聊武器
2025-01-31 12:49:48
0
阅读: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