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中旬,雪峰山数万日军已被包围,就在这关键时刻,20日深夜,邱维达接到王耀武“尽快结束战斗”的命令,这让他极为愤怒。 雪峰山前线的方面军指挥官王耀武在电话中对邱维达说:“”前方战事仍未结束,何总司令(何应钦)很着急。重庆已确定日期召开会议,委员长(蒋介石)电催何总司令回重庆,亲自向大会报告湘西大捷经过。何总司令的意思是:战斗仍在继续,他去报告大捷,前方后方岂不矛盾,他要我同你研究一下,如何早日结束这场战争,要你考虑一下。” 湘西会战于1945年4月9日打响,到了5月20日,中国军队已经进入了反攻阶段,基本完成了对雪峰山地区日军的包围态势, 并截断其背后唯一交通运输咽喉湘黔公路,使深入雪峰山地区的日军数万人马,成为瓮中之鳖 。 作为指挥官的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并非庸碌之辈,却突然对时任第四方面军参谋长的邱维达提出违反军事常识的命令,说白了背后其实是蒋介石、蒋介石的压力。 邱维达在听王耀武提到“早日结束这场战争”这句话后,心里已经有了底,总而言之,不外乎草草收兵。他很是愤怒,对王耀武说:“抗战以来,败仗多,胜仗少,这次将士们浴血奋战,眼看只要坚持一周最多也不过十天,就是一次胜利的会战。你要我考虑早日结束战争的事,我已经考虑过,为了善始善终结束这场会战,最快也得五天左右。” 王耀武说:“不行!何总司令后天清早就要飞回重庆,在他动身以前要设法解决战局。” 邱维达说:“吃饭要一口 一口地吃,作战也得一仗一仗地打。你同和总司令部商讨过没有?他们的腹案打算如何指导?” 面对邱维达的追问,王耀武不得不说出他和何应钦已经商量好的方案:“在胡琏(时任十八军军长)正面包围圈放开一个缺口,这样就可以早点结束战局。” 邱维达大惊失色,说:“放跑日军,下面的部队长是否同意这样干呢?这样干,对整个战局有什么好处?” 王耀武说:“就在洞口公路附近开个 口子就行了。” 见何应钦、王耀武早就定好了“结束战斗”的办法,邱维达口气很不好地说:“:如果你们真要这样干,我作为幕僚长,利害得失我不能隐瞒,我不能执行,请你直接打电话告诉部队行动。” 说完,邱维达挂断了电话,过了不久,何应钦直接打来电话,说:“我后天清早要回重庆,王佐民(王耀武字)同你谈的问题,希望你全面考虑。军事要配合政治吧。” 何应钦所谓的“军事要配合政治”,指的是当时前线还在激战时,急切好胜的何应钦,急忙向蒋介石报捷,轰动了整个大后方。结果,雪峰山前线仍在战火纷飞,炮火轰鸣,而重庆大街小巷却出现“庆祝湘西大捷”大幅标语,锣鼓声鞭炮声响彻云霄。在会战进行到5月中旬末,日军几度企图由洞口方向突围,但未能得逞。此时,王耀武对第一线各部下达指示:对包围圈内之敌,要加强包围圈的防御工事,严防敌乘夜间突围。今后各军战术任 务,务必将包围之敌分别割裂,一小块一小块聚而歼灭。武冈、邵阳、新化、安化方向注意敌军增援 ,预设阻击阵地。 当时,日军已经处于全面劣势,被围困在雪峰山东麓的日军阵地大部分被炸毁,洞口、江口的日军,有部分缴械投降。据被俘日军称:被围后,粮弹无法补给,官兵已有三天未进饮食,兵无斗志。连日遭空军轰炸,死伤甚重。 就在这种有利态势下,5月20日,重庆各界代表莫德惠、邓文仪等一行12人携带慰劳品来到芷江,等待战局结束,前往第一线犒军。莫德惠、邓文仪等人是代表蒋介石前来慰问的,就等着战局迅速结束,包围圈有数万日军,想要歼灭这一大股日军,也确实要花不少时间,但是何应钦、王耀武急于报捷,又担心数万日军垂死挣扎一旦时间过长,不好交代,于是便上演了:明明已经占据优势,却要网开一面,放大部分被围日军逃离的战场奇闻。 事后邱维达得知,洞口公路方面的口子开放了,日军逃走大部,由于邱维达拒绝传达命令,王耀武秉承何应钦的意图,直接向前线的军师长打电话的。大部分日军逃走后,残留在雪峰山少数几个据点的日军继续负隅顽抗,最终被全部消灭。 在反攻阶段,七十四军五十七师在洞口、江口青岩阵地歼灭日军一个联队大部,战报传上来后,美军军事团人员不相信,对战报抱有怀疑态度,说:“能不能亲临前方阵地参观一下?” 邱维达说:“只要你们愿意前往,我愿意奉陪。”在视察过程中,美军军事顾问看到各工事据点,弹痕累累,日军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阵地上。走到青岩阵地后,一个营长指着一大堆日军尸体说:“这一堆尸体虽然不能讲话了,但是这次激战最好的见证。” 美军顾问走近死尸堆大略数了一遍,发现超过了一千具,连连说:“真了不起!”之后,又走到另外一个阵地,又发现一堆日军死尸,也有好几百具,其中有大佐衔日军军官一人。 湘西会战(雪峰山会战)之后,日军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开始收缩兵力,转入战略防御。此战虽然大获全胜,但是却留有很大遗憾,邱维达后来回忆说:“我想来想去,实在想不通 。将被包围的敌军放出去,这是什么政治!”
1945年5月中旬,雪峰山数万日军已被包围,就在这关键时刻,20日深夜,邱维达接
蜀山史道
2025-01-26 23:33:54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