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时,替光绪背锅的李鸿章】甲午战争爆发以后,随着战场上的节节败退,清政府

润后看谈历史 2025-01-21 21:42:24

【甲午战争时,替光绪背锅的李鸿章】甲午战争爆发以后,随着战场上的节节败退,清政府只能一再向日本乞和。在第一批求和使者张荫桓、邵友濂被日本所拒以后,又命李鸿章前往日本。 自道光因为签署了《南京条约》,先是到太庙哭拜,接着死后不敢葬在西陵陵墙之内,以示无颜见列祖列宗之后,清政府上下对于签署不平等条约也是极为忌讳。所以李鸿章去马关谈判前已经预感到此行势必要背上一身骂名,为了减少减轻骂名,他在态度上也是做足了文章。 早在接到清政府命令,进京为去日本谈判请示方略时,李鸿章就公开表示“割地不可行”,宣称日本如果提出割地要求,那么就要放弃和议回国。慈禧也知道这个事情谁拍板谁落骂名,于是称病不和李鸿章见面,让他直接去请示光绪。光绪躲不过去,只能告知李鸿章,必要时可以割地。 等到双方正式谈判开始,拿到日本草拟的和约底稿以后,上面苛刻的条件让李鸿章也是吓了一跳,深知一旦签字势必身败名裂。于是李鸿章立刻将日方底稿用电报发到总理衙门,让它们转呈朝廷,并附言表明自己态度,声言万万认为不可割让辽东,必要的话“唯有苦战到底”,摆出了一副强硬的姿态。光绪接到电报以后召集大臣进行商议,因为战和两方意见不一,没有讨论出一个结果,只能先让李鸿章继续尽力争取。 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等人谈判无果以后,再次致电国内,“恳速请旨定夺”,坚决表示自己不拿主意。直到光绪得知日军准备攻击北京,无奈之下在4月14日、15日两次致电李鸿章,让他尽快和日本定约,李鸿章才在《马关条约》上签字。 然而这事既然最后拍板的是光绪,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自然不可能批评他。最后李鸿章还是被当成了替死鬼,遭到了清流的弹劾,最终未能躲过这场舆论风暴。

0 阅读:42
润后看谈历史

润后看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