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的妻子由于难产,脸色苍白,浑身大汗淋漓,腹痛两天终于生下一男婴。可孩子一出生,就没了呼吸,孙思邈就急令接生婆拿了一颗葱来,撇去葱根,手持葱叶,用葱白抽打孩子的背部。 孙思邈的妻子在经历了两天剧烈的腹痛后,终于顺利生下了一名男婴。然而,这个新生命一出生便没有了呼吸,面色发青,生命迹象微弱。 眼见孩子无法自己呼吸,孙思邈毫不犹豫地指示接生婆立即取来一根葱。接生婆按照他的指令,撇去葱根,将葱叶握在手中,迅速开始用葱白抽打婴儿的背部。 孙思邈,字思邈,生活在隋唐时期,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和药学家。他的医学成就不仅在当时享有盛誉,而且对后代医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孙思邈的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对营养医学的探讨,给世人带来了新的健康理念。然而,他的医学成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的努力和磨砺中逐步积累而成。 孙思邈的少年时代充满了学术热情。他7岁时便开始读书,背诵的文字已达到每天1000多字,且因聪慧早慧而被称为“圣童”。到20岁时,他已经精通诸子百家之学,尤其是对庄子、老子的哲学有着深入的研究。 与此同时,孙思邈的身体却并不健康,常常病弱无力,耗费了家中大量财产来治疗自己的疾病。这一经历让他深刻感受到医学的重要性,进而萌生了学习医学的决心。 18岁时,孙思邈便开始专心研习医术,阅读了大量经典医书,包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 他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深入民间,研究当地的民间方剂和治疗方法,这些努力为他日后的医学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精进医术,他还远赴铜官县拜师学医,深入学习临床经验,几年后便声名远播。 孙思邈对医疗实践的重视,尤其体现在他对民间医学的关注上。他虚心向民众请教,从中汲取了大量有用的知识。一次,孙思邈在出诊途中路过一个村庄,偶遇一场葬礼。 棺材中传出的血迹引起了他的注意,血色异常鲜红,让他怀疑棺材中的人并非已经死亡。经过细心观察,他发现棺中妇女的脉搏微弱,判断她仍有生机,于是迅速采取行动进行急救。 他立即让村民停下葬礼,将妇女从棺材中取出,并在诊断后进行了针灸和药物治疗。在几分钟的努力后,妇女逐渐恢复了意识,并成功分娩。此时,妇女的丈夫由悲转喜,感激不尽。孙思邈却淡然处之,表示救治只是举手之劳,并提醒他带母子回家调养。 孙思邈不仅仅是针灸、药物的高手,他还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前所未有的方法。曾有一位患者,因膀胱闭塞而腹部剧痛,情况危急。经过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按摩未果,孙思邈突然灵机一动,看到一个孩子正在用葱管吹气,他便想到了用葱管来导尿。 孙思邈小心地掐去葱叶的尖端,插入病人尿道,并通过吹气的方法成功引流尿液。这一创新的治疗方法在古代医学中尚无先例,比法国医生在1860年使用橡皮管导尿早了整整一千多年。 在针灸方面,孙思邈也展现了他独到的见解。一次,他为一名长期受腿痛折磨的患者治疗,使用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和穴位,但效果不佳。 孙思邈没有放弃,而是通过仔细的触按寻找患者的痛点,最终发现了一个未曾记录的“阿是穴”。他根据这一新发现的部位进行针灸,患者的疼痛很快得到缓解,治疗方法也得以延续至今,成为中医中重要的治疗手段。 孙思邈的学术成就不仅局限于临床治疗,他还深刻意识到医学书籍的重要性。为了解决古代医学书籍繁杂且分类不清的问题,孙思邈开始编纂一本全新的医书。《千金要方》便是他在七十岁时完成的作品。 这部书汇集了当时所有医理的精华,是唐代医学的集大成者。后来,孙思邈又撰写了《千金翼方》,进一步总结了医术和经验。两部书对后世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医术的精湛,孙思邈的医德更是为世人所称道。他认为医者应当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治疗患者时要不分贫富贵贱,平等对待每一位病人。 他提出,作为医生,应该以救死扶伤为己任,不应追求名利,而应不断精进医术。孙思邈的这一理念成为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之一,影响了无数医者。 参考资料:李卫强,魏雪红主编. 《中医名家故事》 2022
子盗母气,看似脾胃虚弱,实际是心阳不足了什么叫子盗母气?意思就是,孩子身体弱了
【1评论】【19点赞】
用户10xxx48
真乃神人也
单身情歌
药王[点赞][点赞][点赞]
彭新丰
听说医生资格证都没考呢
学习
中医历史上传奇故事,都是嘴上说出来的,既没法核实,当今也无法验证。
一意 回复 03-29 19:08
说的就好像西方的所谓历史可以验证似的
坐看云起
天津万盛堂诊所王大夫是孙思邈一脉
坐看云起
天津万盛堂诊所的王大夫的爷爷是孙思邈后入的关门弟子。
用户14xxx40
讲讲故事还可以!
涛声依旧
半头话文章。婴儿救活没得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