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军队一旦中了埋伏, 就必然会大败? 不一定。 号称百胜将军的粟裕大将在谈及自己的军事生涯时, 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战例: 他当年在福建打游击, 一次带领一支小分队埋伏在山道上。 第一批十几个人的敌军通过山道, 粟裕没打,因为那是探路的先头部队; 第二批几十个人的敌军通过山道, 粟裕也没打, 因为那是主力, 而且你一打他, 先头部队和垫后部队都会过来夹击埋伏的红军。 第三批十几个人的敌军通过山道, 粟裕还没打。 等了一会儿, 又有一批敌军鬼鬼祟祟地从后来溜上来, 刚才过去的十几个敌军也溜回来接应。 这时粟裕才命令出击, 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当时红军管这种战术叫“截尾子”。 至于为什么红军会掌握这种巧妙的战术, 书中只是说这是经验教训的总结, 但从红军在福建的艰苦征战来看, 当时的很多伏击都没成功, 甚至是失败了。 “截尾子”等巧妙战术不光凝聚着红军的智慧, 也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 不过, 也正是这些数量众多有胜有败的小战斗, 粟裕大将磨练出了高超的军事技能, 红军也锻炼出大批军事骨干。
因为人少,打了尾巴,迅速解决战斗,战略转移。打了前头后面增源会源源不断,因为敌人的命令目的是向前行军,打了中间被包饺子,打了尾巴,你跑了。敌人要考虑是继续原定行军还是追击你
天园地方
南方游击队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你坚持下去,真的不容易!
用户10xxx95
量力而行,斗智斗勇!
每天吃肉肉它主人
粟裕打仗就跟开卫星图一样…
hahaer_1 回复 每天吃肉肉它主人 12-24 23:16
靠的是智慧和努力
每天吃肉肉它主人 回复 12-24 22:31
意思就是上帝视角…[大笑]
闲庭信步
伏击战胜败取决于双方将领对战场态势的洞察判断能力、部队战斗素质、武器装备、数量对比、阻援决心等多种因素,不能单一而论。粟裕大将指挥的豫东战役,没有全歼区寿年兵团,取得完胜,因山东兵团阻援让敌二十五师漏进入战场,中野未能挡住黄百涛东援,造成华野战场态势逆转,不得撤围而去。如果阻援成功,华野灭区寿年兵团后,联手中野围歼黄百涛兵团,也不是不可能。
用户45xxx17 回复 兔儿tuer子 12-17 12:10
黄维那会还在军校里教书吧
兔儿tuer子 回复 12-16 09:12
黄维、黄百韬分不清吧?
如烟过客
虎头蛇尾,这文章说的什么?
世人皆知 回复 12-16 17:02
说的是己方实力差的情况下,就算伏击胜算也不高,收尾最好,这是血的教训
非专注
“百炼成钢”“几死成神”“无垠大海原也是由无数的小水滴💧积聚而成”………[点赞]
用户85xxx42
你有百人,敌有万人,你怎么可能消灭这万人。只能伏击一下掉队的。反过来,你有万人,敌只百人,包个饺子很容易了
COO狮头鹰
主要是人少装备差!就是穷
管不了
战场最重要的是量体裁衣,随机应变能力!真不是死搬硬套的!同样的战术在几乎同样的情况下都不一定有效!而你这句甚至不能称之为上帝视角,而是最最典型的马后炮![哭笑不得]
不改变形状的云
红军从井冈山转移到赣南地区后,是主要领导人迅速提高战术能力的关键时间。
用户10xxx30
量体裁衣说的好!好像粟总最会这么干。
来来回回
没有足够的缴获就算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