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杜月笙带着30000大洋来找卢小嘉,求他放了黄金荣,但卢小嘉却说道:你给我跪下,我就放了他!话音刚落,就听到"扑通"一声,杜月笙真的跪了下来。 民国时期的上海,是一座分裂的城市。这座城市被划分为公共租界、法租界和华界三大部分,形成了独特的"三界分治"格局。 在租界内,工部局就是实际的统治者。外国人在租界内享有治外法权,不受中国法律管辖。 租界内的繁华与安定,吸引了大量的中国富商和外国商人前来经商定居。这里的秩序由工部局警务处维持,工部局更是拥有自己的法院和监狱。 与租界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界的混乱程度令人咋舌。这里盘踞着军阀、青帮和各路势力,每天都在上演着复杂的权力博弈。 军阀势力以卢永祥为代表,他是浙江督军,掌控着江浙一带的军政大权。在那个军阀割据的年代,谁手里有枪谁就有话语权。 卢永祥不仅在军事上拥有实力,在经济上也占据优势。他控制了浙江的盐税、农税等重要财源,这让他能够维持庞大的军队开支。 而在上海的地下世界,青帮势力逐渐崛起。黄金荣和杜月笙是青帮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掌控着上海的地下经济。 黄金荣原本是个码头工人,凭借自己的胆识和手腕,一步步爬上了青帮的高位。他先是在码头上组织工人,后来逐渐涉足赌场和鸦片生意。 杜月笙则出身江湖,早年在上海滩跑单帮。他为人圆滑,善于交际,很快就在青帮中崭露头角。 这两人逐渐在上海站稳脚跟,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范围。黄金荣主要控制着码头、赌场等产业,而杜月笙则在法租界经营着自己的地盘。 青帮势力之所以能在上海立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懂得与各方势力周旋。他们既要应付军阀的压迫,又要与租界当局打交道。 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黄金荣和杜月笙逐渐摸索出一套生存之道。他们一方面扩张自己的势力,另一方面也懂得适时低头。 这就是民国时期上海的真实写照,各方势力此消彼长,谁都不敢说自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权力的金字塔随时都可能倾覆,而能够在这种环境中生存下来的人,无一不是人情世故的高手。 1921年的那场风波,起源于上海大舞台的一场普通演出。上海大舞台是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娱乐场所之一,这里不仅有传统的京剧表演,还融合了西方的歌舞表演形式。 露兰春是上海大舞台最知名的台柱子,她的表演总能吸引大批观众。她出身京剧世家,后来又学习了现代歌舞,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在当时的上海滩,演艺界与地下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露兰春能在上海大舞台站稳脚跟,背后离不开黄金荣的支持。 那天在台下的观众中,有一位身份显赫的年轻人,他就是浙江督军卢永祥的独子卢小嘉。卢小嘉带着几个朋友前来观看演出,却对露兰春的表演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在那个军阀割据的年代,军阀子弟往往眼高于顶,目中无人。卢小嘉在台下大声喧哗,要求退票,这在上海滩还是第一次。 黄金荣收到消息后,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一群年轻人在寻衅滋事,让手下人去处理就是了。 然而,这个决定让黄金荣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卢小嘉被赶出大舞台后,立即调动军队包围了整个场地。 上海大舞台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黄金荣被抓捕,遭受了严重的殴打。这一事件在上海滩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在这个关键时刻,杜月笙站了出来。他深知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会影响到整个青帮在上海的地位。 杜月笙带着三万大洋来到军营,试图化解这场危机。然而,卢小嘉并不满足于金钱的赔偿,他要的是一个姿态。 在上海滩呼风唤雨的杜月笙,第一次在一个年轻人面前低下了他的头颅。这一跪,不仅是为了救黄金荣,更是为了保住青帮在上海的根基。 1924年,一场改变军阀势力格局的战争爆发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直奉战争,这场战争最终导致了卢永祥的失势。 战争的失利让卢永祥不得不逃往天津租界避难。在那个时代,一个军阀失去了军队,就等于失去了一切。 对于卢小嘉来说,父亲的失败意味着他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昔日那个在上海呼风唤雨的纨绔子弟,一夜之间成了丧家之犬。 而在这场动荡中,黄金荣和杜月笙的势力反而不断扩大。他们凭借着对上海地方事务的深入把控,在租界当局和新的军阀势力之间左右逢源。 随着时间推移,青帮的势力范围从最初的码头、赌场,扩展到了工商业和房地产领域。这种转型让他们的地位更加稳固。 对比之下,军阀子弟的没落速度令人唏嘘。失去了父亲庇护的卢小嘉,不得不寻求其他靠山的支持。 这种权势更迭的背后,反映出了民国时期的一个残酷现实。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任何依附于单一势力的人,都可能随时失去一切。 青帮之所以能够在上海长期存在,是因为他们深谙权力的本质。他们不会把所有的筹码都押在一个人或一个势力身上。 反观那些军阀子弟,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的谋生本领。他们习惯了依靠父辈的权势生活,一旦失去这个依靠,就会迅速跌入谷底。
抗战中,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笑道
【4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