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可能对日本90年代初房地产崩盘这件事耳熟能详,因为这次的惨烈教训也给我们的

专注房产啊 2024-12-13 20:51:07

好多人可能对日本90年代初房地产崩盘这件事耳熟能详,因为这次的惨烈教训也给我们的房地产市场敲响了警钟,以至于2016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就提出了房住不炒的口号,并多年来坚持这一方针不动摇。但是市场上各种投资投机行为依然不断滋生并助推了房价的上涨,导致真正有需求的老百姓只能望房兴叹,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在21年下半年国家开始重拳出击,密集出台政策来来“挤泡沫”,截止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已经极的差不多了,而且个别城市出现了超预期回调的负面反应,为了遏制下行趋势,避免房地产硬着陆,不得不出各种政策来调整市场,但是当下不管是房地产市场还是整个经济似乎已经进入了下行市场,所以在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又提出了要通过宽松的的货币化政策来逆周期调整市场,实现稳定楼市的目的。 说到逆周期调整,我们又不得不提到我们的邻国日本,因为他们在整个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两次的危机,相比第二次的惨烈和恢复周期长,发生在1974~1977年的第一次 房地产危机持续周期更短,而且政府也采取了逆周期调整措施来刺激市场扩张需求,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日本这次危机也是经济周期的一个缩影,那么他们出台的刺激政策对我们有没有借鉴意义呢?我们能否达到同样的效果呢? 我们先来看下日本当年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一是跟我们一样也搞货币化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二是补贴住房贷款利率,推动房地产信贷增长;三是搞大规模基建投资开发,推动地价回暖。其实这几招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新鲜了,但是为什么人家的市场稍微一刺激就能迅速给出反应呢,我们这两年的房地产市场就跟阳痿了似的,下猛药也不管用,至于明年的货币化宽松政策能否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只能拭目以待。 我们最终能否像日本当年那么幸运,顺利度过危机,一方面有历史背景的原因,我觉得最关键的两个刚性因素是,足够量的住房需求和产业升级的技术优势,两者必须同时具备,后者决定前者的经济基础,为什么这么说呢,只有量没有消费能力就是无效需求,而技术优势决定了我能为自己创造实现购房需求的经济基础。 反观我们当下房地产市场好像是有不少潜在需求,但是因为房地产发展这么多年造成的供需错配,买不起房的依然买不起,空有需求确没能力购买,所以第一条就不具备,第二条,我们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基本上是依靠人口红利拉动的经济,真正实现产业升级的行业并不多,所以一旦产能过剩,依旧靠人口红利来拉动经济只有死路一条,而人家日本经济当年在石油危机中就完成了经济结构的转型,经济增速明显加快,老百姓的家庭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而我们这几年的调控,本想以时间换空间,借房地产调控的这几年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但终究事与愿违,有来自国际市场对我们的冲击的原因,也有我们这么多年急功近利发展经济造成外表光鲜内力不足的副作用的原因。 总之,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不尽如人意。所以我们的靠劳动力资源拉动经济跟人家日本靠产业升级的技术优势来拉动经济根本不是一个量级,所以出现当下还要依靠房地产市场,靠人口红利来拉动经济的尴尬局面就不足为奇了,而且我预估明年的货币化宽松政策依然没啥卵用,还是以时间换空间的老套路罢了,给经济结构转型腾时间而已。所以期待房地产市场回暖,房价上涨的兄弟们就死了这条心吧!虽然当下除了新能源汽车这个政府看好并大力扶持的蓝海市场外,好像真正能够带动经济的新兴产业并不多,就这稍微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就会收到各方面势力的围剿,比亚迪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但是我们国家依然在为经济结构转型努力着,毕竟我们不像日本,船小好调头。看着欧美国家都在部署AI市场,我们也不甘示弱,教育部首次提出要加强中小学生AI智能教育,就连多年不露面的马云在最近的演讲中也发出未来20年,AI时代所带来的巨大的变革,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的感慨,可见未来AI市场免不了会有一场腥风血雨,我们国家终将在这个庞大的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并最终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

0 阅读:89
专注房产啊

专注房产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