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李斯有些言论实在有点浅显且偏见。秦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大宴群臣。大臣王绾等人

史文故事说 2024-10-04 01:54:45

丞相李斯有些言论实在有点浅显且偏见。秦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大宴群臣。大臣王绾等人说,皇上现在高枕无忧了,但要做长远打算,希望把自己的儿子们封在地方上为王。万一哪一天,国家有什么事情,地方上的力量可以阻挡不测。 秦始皇让群臣讨论。李斯坚决反对,说,正是因为西周封王子弟,才有了春秋战国的分裂。陛下要建立万世之大业,坚决不能封子孙为王。秦始皇于是听从了李斯的建议。 李斯这话实在是对西周的衰亡一知半解。国君把子孙封在地方为王,就不能加强中央集权吗?西周起初就没有建立起坚固的中央权力,与是否封子孙为地方王关系不大。 汉朝初年封了那么多皇族子孙,小摩擦有,但最终灭亡不是因为封王制。明朝也是一样,灭亡是封王子弟导致吗? 实际上可以推断,李斯的建议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十五年就灭亡了。按李斯的高论,建立万世之业,怎么十几年就灭亡了? 当然秦朝灭亡另有原因。但如果秦始皇把自己的儿子们封到地方为王,即使天下大乱了,地方上的势力可以作为强大的抵抗力量,不至于那么快就土崩瓦解。尤其在中央集权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封王子弟是一个不错的巩固政权的办法。 秦始皇基本上很多事情都听大臣的意见,13岁即位,到22岁亲政的这9年时间里,国家大事全部由大臣决策。甚至他自己都不过问。 亲政后,直到天下统一,国家的创制,都是听大臣商议的结果。他自己很少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得按照朕的意思来。 所以,那些术士利用秦始皇想长生的想法,耗费国家钱财,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富贵。结果时间久了找不到神仙和长生不老药,害怕被治罪,于是就诋毁秦始皇专权,天下大小事自己决策,每天批阅奏章。 秦朝统一后,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健全的中枢机构,很多事情都是丞相、御史大夫处理。大事报告皇帝,小事大臣处理。再小的鸡毛蒜皮事,地方官员就处理了。不可能百姓家里丢一只鸡,都要秦始皇亲自处理。明代也不可能。

0 阅读:15
史文故事说

史文故事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