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之前,鸿蒙初开的华夏大地尚在蒙昧之中,上古三皇携天地正气降临此界。他们踏遍山河,教民耕种,定立人伦,为蛮荒注入文明火种。彼时天地间灵气充沛,异兽横行,三皇深知华夏气运需有灵族守护,遂以通天之力接引上古镇灵一族应龙下界。
应龙乃先天灵物,身具真龙之气,鳞片如赤霞覆身,双翼展则遮天蔽日。它自九天而来,于昆仑之墟扎根,以自身龙元滋养华夏地脉,又将真龙之气散入四方,化生出诸多龙种,守护九州各方。在这诸多龙种之中,赤色玄吃尤为出众 —— 它通体赤红如丹砂,鳞甲坚硬似精铁,灵智卓绝,勇力无双,自诞生之初便被应龙托付给有熊部轩辕黄帝。
彼时华夏部落林立,战乱频仍,黄帝正欲统一九州,玄吃便成了他麾下最得力的战力。南征蚩尤时,玄吃一口龙炎焚尽敌军联营;北逐荤粥时,它引天河之水阻隔追兵;阪泉之战中,更是以肉身抵挡雷霆攻势,护黄帝周全。征战多年,玄吃功勋卓著,黄帝感其忠义,以昆仑金山之精铜,融星河之砂,铸九鼎以镇华夏气运,其中一尊宝鼎特赐玄吃为随身信物,鼎身刻 “镇疆护土” 四字,蕴含先天八卦之力。

然而天道无常,盛极必衰。黄帝崩后,其孙颛顼继位,炎帝后裔共工心怀不满,于颛墟发动叛乱。叛军势如破竹,直逼颛顼都城,更欲夺取黄帝所铸九鼎,以断华夏龙脉。危急关头,玄吃挺身而出,背负宝鼎迎战共工。那场大战惊天动地,共工身为上古大巫,控水之术出神入化,滔天洪水席卷大地;玄吃则以真龙之火相抗,赤焰与巨浪碰撞,天地间一片混沌。
激战三日三夜,玄吃为护宝鼎不落入叛军之手,硬接共工一记 “断山掌”,龙躯重创,鳞片剥落,鲜血染红了滔滔江水。即便如此,它仍死死咬住鼎耳,直至颛顼援军赶到,击退共工。可玄吃已是油尽灯枯,在将宝鼎交还颛顼后,庞大的身躯缓缓坠落,沉入洪水之中。
共工兵败后,怒不可遏,竟以头撞向不周山。天柱崩塌,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日月星辰移位,九州大地沦为泽国。玄吃的残躯随洪水漂流数千里,最终沉入南海之滨的深渊之下,而那尊宝鼎也在混乱中碎裂,一支鼎足随玄吃残躯一同沉落,其余部分散落四方,不知所踪。华夏大地历经这场浩劫,灵气渐衰,应龙所化龙种也多隐于山川湖海,不再轻易现身。
第二章 赤鲤分化:熊氏之约与千年传承时光流转,千年岁月弹指而过。沉入南海深渊的玄吃残躯,虽早已没了生息,却因深渊之下地脉灵气汇聚,加之那支星河所铸鼎足的滋养,竟未腐朽。鼎足蕴含的先天之气缓缓渗入玄吃残躯,使其骨骼血肉逐渐化为灵脉,最终分化为三条赤色鲤鱼 —— 它们继承了玄吃的真龙血脉,却因残躯灵气分布不均,灵智与修为各有差异。
三条赤鲤在深渊中修行,吸收地脉灵气,渐渐有了懵懂的意识。而此时,华夏大地已进入商王朝时期。黄帝后裔中,有一脉传承了上古大巫巫贤的术法,改姓熊氏,成为商王麾下的重臣。商王武丁年间,南海诸部叛乱,朝廷派熊氏大巫率部前往镇压。
熊氏大巫精通地脉之术,行至南海西疆时,感应到深渊之下有真龙之气涌动。他潜入水中探查,竟发现了三条赤鲤与那支鼎足。鼎足之上,残留着黄帝时期的符文,熊氏大巫认出这是上古神器,更从赤鲤的血脉中感知到玄吃的气息。
冥冥之中,似有天道指引。赤鲤虽灵智未开,却能感知到熊氏大巫身上的黄帝血脉,主动向其靠近。熊氏大巫见状,知晓这是上古灵族与华夏血脉的羁绊,遂与赤鲤立下千年之约:熊氏一族将世代守护赤鲤修行,待其功德圆满之日,助其渡过天劫,化身为龙;而赤鲤需在修行期间,守护南海地脉,抵御外邪侵扰。
为表诚意,熊氏大巫将那支鼎足取出,以自身巫力温养,使其成为沟通地脉与赤鲤的信物。此鼎足坚不可摧,五行之力无法损伤,又经千年地脉滋养,蕴含的先天之气愈发醇厚,熊氏一族将其命名为 “镇灵鼎足”,奉为族中至宝。
此后,熊氏一族便在南海西疆定居,世代传承着守护赤鲤的使命。他们为赤鲤开辟了一处灵虚秘境,隔绝外界干扰,使其能安心修行。时光荏苒,商亡周兴,秦汉更迭,熊氏一族虽历经战乱迁徙,却始终坚守着千年之约,从未间断对赤鲤的守护。

汉武帝元光二年,第一条赤鲤修行已满千年,灵智全开,功德圆满,迎来了化龙天劫。熊氏一族按照约定,率族人前往龙门山,以镇灵鼎足引动天地灵气,为赤鲤铺就登龙之路。那日,龙门山风云变色,雷电交加,赤鲤跃出水面,顺着灵气形成的通道直冲云霄,历经天雷淬炼,成功化身为龙,而后振翅高飞,归入东海,成为守护一方海域的灵龙。
宋徽宗政和元年,第二条赤鲤也完成了千年修行。此时黄河水患频发,百姓流离失所。熊氏大巫认为,此赤鲤若能在黄河化龙,可引龙气镇住水脉,平息水患。于是,熊氏一族携镇灵鼎足前往黄河壶口,助赤鲤渡劫。渡劫之日,黄河水位暴涨,巨浪滔天,赤鲤在雷霆暴雨中奋勇前行,突破天劫束缚,化身为龙,而后潜入黄河深处,镇住作乱的水妖,平息了水患。百姓感念其恩,为其立庙祭祀,称其为 “黄河赤龙”。
两条赤鲤相继化龙,仅剩最后一条赤鲤仍在灵虚秘境中修行。这条赤鲤因继承的玄吃残躯灵气最少,灵智开启较晚,修行之路异常艰难。熊氏一族深知其不易,更是倾全族之力相助,每隔百年便以巫力为其温养血脉,助其提升修为。这一等,又是千年岁月。
第三章 阵法变迁:七星锁灵与乱世风云时光来到明朝洪武十四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建立大明王朝。为保江山永固,朱元璋命刘伯温遍历天下,勘探龙脉,将其尽数封锁,以汇聚华夏气运。刘伯温精通天文地理、奇门遁甲,堪称一代奇人。
当刘伯温行至岭南西江流域时,顿时被此地的风水格局所吸引。西江流域地势险要,九条暗河在此交汇,形成 “九龙归海” 之局,地脉灵气极为充沛。但刘伯温发现,此地灵气虽盛,却多汇聚于南海深处,未能滋养内陆龙脉,反而因灵气外泄,引来不少妖邪窥探。
为了锁住灵气,滋养华夏中龙,同时抵御外邪侵扰,刘伯温决定在此布下一座大阵。他以西江中的七座岛屿为阵眼,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布下 “七星锁灵镇”。此阵可汇聚地脉灵气,滋养内陆龙脉,同时能隔绝外界干扰,守护南海地脉的安宁。而大阵的核心阵眼,便是当年玄吃残躯沉入的深渊之上的海诸岛。自此,西江在明朝之后便被改称为 “珠江”,海诸岛也成为熊氏一族守护赤鲤的核心区域。
七星锁灵镇布成后,南海地脉愈发稳固,最后一条赤鲤的修行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熊氏一族与刘伯温达成默契,由熊氏一族守护大阵核心,协助大阵运转,而刘伯温则承诺,明朝廷不会干扰赤鲤修行。此后数百年,珠江流域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赤鲤的修为也在稳步提升。

清宣宗道光二十三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西方列强入侵华夏。蛮夷战船驶入珠江,炮火轰击之下,七星锁灵镇受到重创,阵法威力大减。西方蛮夷身上携带的浊气与邪力,顺着阵法的破损处侵入南海地脉,对正在修行的赤鲤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为加固阵法,抵御外邪,钦天监奉道光帝之命,率能工巧匠铸造九条云铁锁链,锁链上镌刻着上古符文,蕴含镇邪之力。工匠们将锁链沉入珠江江底,环绕七星锁灵镇的七座岛屿,修补破损的阵法。经此加固,七星锁灵镇重新恢复了威力,赤鲤的修行也得以继续。
民国二十一年,国民政府为稳固七星锁灵镇,同时发展经济,决定启动填海造地工程,将阵眼海诸岛与陆地相连。工程启动之初,进展顺利,可未等工程完结,倭寇便发动了侵华战争,岭南地区很快陷入战火之中。
民国二十六年,倭寇侵占虎门,得知珠江之中有七星锁灵镇,且镇内有灵物守护,便企图炸毁大阵,引渡龙气入日本本土,以增强其国运。倭寇调集大量炸药,在海诸岛附近引爆。剧烈的爆炸震动了整个珠江流域,七星锁灵镇摇摇欲坠,地脉灵气紊乱,正在灵虚秘境中修行的赤鲤受到惊吓,愤怒之下冲出水面。
彼时,倭寇三艘军舰正停泊在珠江口,赤鲤庞大的身躯跃出水面,掀起滔天巨浪,将其中一艘军舰直接撞翻。随后,它又以龙威震慑倭寇,配合驻守虎门的国军将士,击退了倭寇的进攻。赤鲤显威的场景,被不少军民亲眼目睹,成为流传于岭南地区的一段传说。
民国二十七年,倭寇全面占领岭南。他们见无法摧毁七星锁灵阵,便想出一条毒计 —— 在珠江附近的南石头村设立 8604 部队细菌实验室,虐杀无辜难民,收集怨魂煞气,引渡入七星锁灵镇,企图将阵中的灵气转化为煞气,污染地脉,害死赤鲤。
大量怨魂煞气涌入大阵,珠江流域顿时阴风阵阵,地脉灵气被严重污染,赤鲤的修行受到极大阻碍,甚至有走火入魔的危险。乙卯年,珠江发生特大沉船事件,数百人遇难,实则是怨魂煞气作乱所致。此时,刚刚成立不满一年的 749 局奉命参与调查。749 局专门负责处理各类超自然事件,局内成员皆精通术法与科学探测手段。
调查过程中,749 局成员发现珠江底怨气冲天,七星锁灵镇已被煞气侵蚀。为化解危机,749 局以军事演习之名,封锁珠江数日,局内术法高手布下净化大阵,超度怨魂,驱散煞气,终于保住了七星锁灵镇和赤鲤的性命。经此一役,749 局知晓了赤鲤的存在,也了解了七星锁灵镇的重要性,便将此地列为重点保护区域。
第四章 虎门渡劫:千年之约与天地异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交通建设。壬申年,当局决定修建虎门大桥,连接珠江口两岸,促进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749 局作为负责超自然事件的特殊机构,参与了大桥的选址工作。
经过详细勘探,749 局成员发现,七星锁灵镇的天枢、天璇双星位是大阵的关键节点,若将虎门大桥的桥墩建于此处,可借助大桥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进一步加固大阵,同时不影响赤鲤的修行。于是,虎门大桥的选址最终确定,桥墩精准地落在了天枢、天璇双星位上。
大桥修建过程中,749 局派专人全程监督,确保施工不会破坏地脉灵气。随着虎门大桥的建成通车,七星锁灵镇的结构愈发稳固,珠江流域的灵气逐渐恢复,赤鲤的修行也终于迎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此时,它已修行三千余年,距离化龙仅一步之遥。
然而,难题也随之而来。赤鲤虽已功德圆满,却受限于两个条件:一是与熊氏一族的千年之约虽已临近,但需等到特定时日才能渡劫;二是七星锁灵镇虽已加固,但大阵封锁严密,赤鲤若要渡劫,必须冲出大阵,进入大海,否则天劫之力会摧毁大阵,波及沿岸百姓。
赤鲤灵智虽不如前两条赤鲤全开,却也知晓其中利害,一时陷入两难。无奈之下,它以秘法激发了与熊氏一族的千年契约。远在岭南某地隐居的熊氏家主熊轼感应到契约召唤,立刻联络赤鲤,得知其困境后,承诺将全力履行约定,助其渡劫。
熊轼召集熊氏一族长老,商议渡劫之策。众人一致认为,庚子年新四月戊申日是千年难遇的吉日,彼时天行百丈,天地灵气最为充沛,适合赤鲤渡劫。同时,熊轼通过特殊渠道与 749 局取得联系,告知了赤鲤的情况与渡劫计划。749 局经过慎重考虑,认为赤鲤守护七星锁灵镇千年,有功于华夏,且渡劫之事关乎天道轮回,不应强行阻拦,遂同意为其提供便利,但要求熊氏一族确保渡劫过程中不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庚子年新四月戊申日,约定的渡劫之日如期而至。当日午后,珠江口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天空暗如黑夜。熊氏一族长老携镇灵鼎足,前往虎门大桥附近的海诸岛,以鼎足引动地脉灵气,打开了七星锁灵镇的出口。一道金色的气道从出口处延伸而出,直通大海。

赤鲤感应到灵气通道开启,立刻从灵虚秘境中冲出,顺着金色气道向大海游去。当它行至虎门大桥下方时,天劫正式降临。天空中电闪雷鸣,紫色的天雷如同巨龙般咆哮而下,直击赤鲤的身躯。赤鲤不甘示弱,喷出体内积攒了三千年的真龙之气,与天雷相抗。
天雷的威力巨大,每一次撞击都引发强烈的能量波动。虎门大桥作为连接两岸的重要通道,恰好处于能量波动的中心,桥面开始剧烈晃动。当时正在桥上行驶的车辆纷纷停下,桥上的行人惊慌失措,纷纷拍照录像,这一奇观很快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引发了广泛关注。
749 局早已做好准备,在天劫降临的瞬间,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封锁了虎门大桥两端,疏散桥上人员与车辆,并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公告,称大桥晃动是因强对流天气引发的罕见自然现象,安抚民众情绪。
赤鲤在天雷中奋勇抗争,历经天劫的淬炼、地劫的考验、人劫的干扰,始终没有放弃。熊氏长老们在一旁不断以镇灵鼎足为其输送灵气,助其抵御天劫。749 局成员则在周围布下防护大阵,隔绝天劫之力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庚子年辛巳月己酉日,历经数日的天劫终于结束。天空中的乌云散去,阳光重新照耀大地。珠江口的海面上,一道赤色的巨龙冲天而起,龙身长达百丈,鳞甲如赤霞般耀眼,正是成功化形的赤鲤。它在天空中盘旋三圈,发出震耳欲聋的龙吟,既是对千年修行的感慨,也是对熊氏一族与 749 局的致谢。随后,赤鲤一头扎入大海,归入深海之中,成为守护南海的灵龙。
第五章 天道人道:千年守护与世间平衡赤鲤成功化龙归海后,熊氏家主熊轼出面与 749 局进行斡旋。749 局考虑到赤鲤三千年来坚守南海地脉,抵御外邪,守护七星锁灵镇,有功于华夏大地;且渡劫过程中,熊氏一族与 749 局配合默契,未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遂作出决定:只要赤鲤此后不再轻易现身于人前,干扰人间秩序,便不再追究此次虎门大桥晃动事件的责任。
熊轼代表赤鲤答应了 749 局的要求,双方达成和解。此后,赤鲤便隐居于南海深处,偶尔会以龙气滋养珠江地脉,守护一方安宁,却再也没有现身于人前。虎门大桥晃动事件,也渐渐被人们淡忘,只留下一些传说在岭南地区流传。
回望这场跨越三千年的传奇,从远古玄吃随黄帝征战,到赤鲤分化坚守千年,从熊氏一族世代履约,到七星锁灵镇历经变迁,再到 749 局的守护与包容,这一切都离不开 “守护” 二字。玄吃守护华夏,赤鲤守护地脉,熊氏守护约定,749 局守护人间秩序,正是这一代代的坚守,才换来了华夏大地的安宁与祥和。

天道茫茫,人道渺渺。天道有其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道有其生存法则,需顺应自然,坚守道义。赤鲤渡劫,看似是玄幻传说,实则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万物皆有灵性,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坚守承诺,方能不负初心;顺应天道,兼顾人道,方能实现世间平衡。
如今,虎门大桥依旧横跨珠江口,见证着岭南地区的发展与变迁。桥下的珠江水滔滔东流,承载着三千年的传奇与记忆。偶尔有渔民在海上捕鱼时,会看到深海中闪过一道赤色的身影,那便是赤鲤在守护着这片它为之修行千年的土地。
熊氏一族依旧隐居于岭南某地,传承着上古的使命与术法,继续守护着南海地脉与七星锁灵镇。749 局也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处理着各类超自然事件,维护着人间的秩序与平衡。
天道远,人道近。近人情,合天理,这便是这场三千年赤鲤渡劫记留给我们的启示。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与灵族相互守护,相互包容,共同谱写了一曲跨越千年的和谐之歌。而这份守护与包容,也将继续传承下去,成为华夏大地永恒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