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果然石油滋生美军,委内瑞拉之后,特朗普好像又盯上尼日利亚了

果然石油容易滋生美军,继委内瑞拉之后,特朗普又要对尼日利亚动武,看来这诺贝尔和平奖是不打算要了。据彭博社11月2日消息,

果然石油容易滋生美军,继委内瑞拉之后,特朗普又要对尼日利亚动武,看来这诺贝尔和平奖是不打算要了。

据彭博社11月2日消息,特朗普正打算对非洲国家尼日利亚采取军事行动,理由是该国政府“允许伊斯兰恐怖分子杀害基督徒”。

他在其社交媒体上发文写道:“如果尼日利亚政府继续允许基督徒被杀害,美国将立即停止对尼日利亚的所有援助和支援,并且很可能会‘火力全开’地进入那个现在不光彩的国家,彻底消灭犯下这些可怕暴行的伊斯兰恐怖分子。”

短短几行字,将非洲人口第一大国推向了地缘政治的风口浪尖。消息传出后,尼日利亚总统府紧急召开闭门会议,并于第一时间发表回应,拒绝接受这一指控。

尼日利亚总统助理布瓦拉表示,涉及军事行动必须得到两国领导人同意,尼日利亚是主权国家,绝不容许单方面干预。

这场突如其来的外交风波,表面上是美国对“宗教迫害”的正义干预,实则暗藏着一场围绕资源、霸权与地缘利益的复杂博弈。当“人权卫士”的面具被层层揭开,露出的是美国对尼日利亚丰富资源的觊觎,以及对非洲地缘影响力的迫切争夺。

特朗普将“阻止针对基督徒的大规模屠杀”作为威胁尼日利亚的核心理由,这一说法并非完全空穴来风。尼日利亚作为宗教多元化国家,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信徒差不多各占一半。宗教矛盾长期与民族、地区利益交织,确实存在零星的教派冲突。

尤其是极端组织“博科圣地”的长期肆虐,给尼日利亚北部地区带来了深重灾难。

“博科圣地”自2009年崛起以来,以“建立伊斯兰哈里发国”为目标,多次对基督徒聚集区发动袭击。2025年更是成为该组织活动的“活跃年”,接连不断的制造流血事件。其中在6月份的一次针对教堂的炸弹袭击中,造成了数十人的伤亡,当时做完早礼拜的信徒成为主要受害者。

很明显,这样的活动,确实让尼日利亚基督徒群体面临安全威胁,也为特朗普的指控提供了“事实依据”。但将这些局部冲突定义为“大规模屠杀”,显然与尼日利亚的整体局势不符。

事实上,尼日利亚政府一直在积极打击极端组织,并且是在与美国进行长期合作,接受美国的武器援助与训练支持。更重要的是,尼日利亚的宗教矛盾本质上是“贫困与发展”问题的延伸。北部穆斯林聚集区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状态,而南部基督徒聚集区则因石油资源相对富裕。

这种发展失衡才是冲突的根源,而非单纯的“宗教迫害”。特朗普刻意放大局部暴力事件,将其渲染为“大规模屠杀”,显然是对尼日利亚局势的片面解读。

即便尼日利亚存在宗教冲突问题,特朗普以“停止援助+军事行动威胁”的方式介入,也早已超出“人道主义关怀”的范畴,沦为赤裸裸的干涉他国内政。

从援助的本质来看,美国对尼日利亚的援助从来都不是“无偿慈善”。2024年美国对尼援助总额约5.2亿美元,其中80%集中在反恐和军事领域,这些援助的真实目的是通过武装尼日利亚军队,确保美国在西非的反恐利益,而非单纯的“人道主义支持”。

如今特朗普将援助作为“施压工具”,要求尼日利亚按照美国的意志处理内部事务,这种“援助换主权”的做法,完全暴露了美国外交的霸权逻辑。

抛开“人权”“宗教”的华丽外衣,特朗普对尼日利亚的强硬态度,本质上是冲着该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复杂的内部环境而来。尼日利亚作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拥有着让全球垂涎的资源储备,而其国内相对混乱的政治格局,又为外部势力介入提供了可乘之机。

尼日利亚的资源禀赋堪称“非洲宝库”。已探明石油储量达370亿桶,占全球总储量的2.2%,是非洲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其轻质原油因含硫量低、易于提炼,深受美国炼油企业青睐;天然气储量达5.3万亿立方米,排名全球第九,且开采成本仅为美国页岩气的1/3;

此外,该国还拥有丰富的煤炭、黄金、锡矿等矿产资源,其中钽铁矿储量占全球15%,是半导体产业的关键原材料。更重要的是,尼日利亚的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目前石油开采率仅为35%,天然气探明率不足40%,这对能源需求旺盛的美国而言,无疑是一块“待开发的肥肉”。

而尼日利亚复杂的内部环境,更让美国看到了“介入机会”。当前尼日利亚正处于政治过渡期,2027年总统大选临近,各党派斗争激烈;南部产油区“尼日尔河三角洲解放运动”重启武装活动,多次袭击石油设施;北部“博科圣地”虽遭打击但仍未覆灭,这些内部矛盾为美国“以乱牟利”创造了条件。

事实上,美国企业早已在尼日利亚布局——埃克森美孚、雪佛龙等石油巨头在尼拥有多个开采项目,但近年来尼日利亚政府推动“资源国有化”,要求外资企业提高本土化比例,这让美国企业的利益受损,特朗普的威胁正是为了给尼日利亚政府“施压”,维护美国资本的利益。

特朗普威胁尼日利亚的手法,并非首次使用。回顾2025年美国对委内瑞拉的军事行动,我们能清晰看到美国“以借口干预资源国”的惯用套路——同样是打着“维护安全”的幌子,同样是针对资源丰富的国家,同样是通过军事威胁和制裁施压。

从2025年9月起,特朗普政府开始向临近委内瑞拉的加勒比海地区大规模增兵,并且以“打击毒品走私”为由,持续性的在相关海域进行军事行动,造成多艘船只被击沉和多人伤亡。

美国方面宣称这些人是“暴力毒贩”,并强调“打击毒品威胁是美国国家安全优先事项”。但委内瑞拉却表示美国的指控完全是“捏造”,其真实目的是“通过武力颠覆政权,控制委内瑞拉的石油资源”。

因为委内瑞拉当前已探明石油储量达3038亿桶,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第一,美国长期觊觎该国石油资源,此次“禁毒行动”不过是干预的借口。

对比美国对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的行动,我们能发现惊人的相似性。首先两者都是资源大国,可以对美国形成“资源互补”,是实打实的利益存在。

其次两者都存在一定的“内部问题”。尼日利亚的宗教冲突与委内瑞拉的政治分歧,都被美国当作干预的“突破口”。

两者都采用“先舆论抹黑,再军事威胁”的步骤。特朗普先通过社交媒体渲染“人道主义危机”,再抛出军事行动和制裁威胁。

这种“资源导向型干预”模式,似乎早已成为美国维护全球霸权、掠夺他国资源的重要手段。想想二十多年前的伊拉克,好像也是倒在了这一套组合拳之下。

总而言之,美国的每一次“正义宣称”,背后多半都藏着对资源的贪婪。之前是委内瑞拉,现在是尼日利亚,不知道下一个又会是谁?想想这种情况下,特朗普还口口声声要拿诺贝尔和平奖,属实是有些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