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千禧年人手一台的索尼手机,迎来无声的告别

没有隆重的告别仪式,只有微信公众号的悄然注销,索尼手机在中国市场的终局,像极了一场早已注定的默片结局。这一系列行动,被外

没有隆重的告别仪式,只有微信公众号的悄然注销,索尼手机在中国市场的终局,像极了一场早已注定的默片结局。

这一系列行动,被外界解读为索尼手机业务在中国市场进入实质收缩阶段的信号。

静默退场:索尼手机的“无声道别”

索尼手机的退场方式,像极了它近年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低调、安静,几乎不引人注意。

在2025年7月,索尼就已宣布原手机业务专属域名sony-xperia.com.cn将于8月5日停用,用户需转至索尼中国主站查询产品信息。售后服务也迁移至统一服务平台,这一动作被视为索尼手机在中国市场进入“静默退场”的标志。

索尼在中国大陆发布的最后一款机型是2023年9月推出的Xperia 5 V。此后,Xperia 1 VI与Xperia 1 VII等后续产品均未在中国大陆上市。

尽管索尼中国曾在2024年3月回应称手机业务仍在稳健运营,中国仍是其重要海外市场之一,但近期的多项调整似乎指向了不同的走向。

索尼Xperia的官方微博账号也已长期未有更新,其最新的一条动态还是今年3月8日的节日祝福。从公众号注销、官网分类调整到专属域名停用,这一系列行动表明,索尼手机在中国大陆的运营已接近尾声。

对于索尼手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数据令人窒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索尼手机近五年在中国的份额几乎低到无法单独列出。

IDC的2023年全年报告也表明,索尼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不足0.1%。

索尼的退场不像是一场预谋已久的撤退,而更像是一个早已被市场判了死刑的犯人,终于走到了刑场。

索尼手机的离去,非一日之寒。

索尼手机的辉煌往昔

如果把时钟拨回到2005至2010年间,我们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索尼——那时的它还是索尼爱立信,是年轻消费者追捧的潮流符号。

2007年,索爱通过转化Walkman品牌而推出的W系列音乐手机,以及转化卡片机Cyber-shot的K和C系列照相手机,在功能机市场里大杀四方,创下了1.03亿台的历史最高销量。2005至2010年间,在非智能手机时期,索尼爱立信在中国市场可以说是最受年轻消费者欢迎的手机品牌。论拍照,K750i为消费者带来了高像素拍照;论音乐,W800、W995自带Walkman音效。

在非智能手机时代,索尼爱立信可以说是最受年轻消费者欢迎的手机品牌。

进入智能手机时代,索尼Xperia登场。在最开始的几年时间里,索尼手机在中国的表现也算不错,数据显示,索尼在2011年出货量仍能排中国市场前五。随后,索尼Xperia Z系列成为正统旗舰,Z1、Z2、Z3一连四代旗舰,均凭借出色的工业设计、三防特性和索尼独家的影像技术,再次吸引了一批发烧用户。

市场也给了Xperia Z足够的正反馈。合并重组之后,索移的手机年销量从2012财年的约3300万台提升至2014财年的约4000万台。

可惜,这4000万台不是索移走向巅峰的开始,而是出道即巅峰。

败走中国,水土不服的深层原因

索尼的衰落,源于一种根深蒂固的“工程师视角”与软件上的傲慢。

索尼始终坚持一种“工程师视角”的旗舰标准。Xperia 1系列搭载4K屏幕、21:9比例、强调专业参数的Cinema Pro与Photo Pro模式、保留独立快门键、坚持轻度定制的近原生系统。

这些功能很有个性,也很专业,但手机摄影更注重算法,也就是更简单地拍出一张符合大众审美的照片,索尼显然不懂这个道理。

或者说,索尼有自己的坚持。

本土化能力薄弱,其实才是击垮索尼的核心原因。Xperia UI虽然保留原生Android的清爽风格,但代价是与中国主流生态格格不入。

NFC交通卡不支持、本地云服务体验弱、权限系统不符合国产应用需求、微信视频拍摄优化不到位、支付与生活服务功能缺失。

索尼似乎从未理解,中国市场需要的不是一台硬件完美的机器,而是一个懂你生活的伙伴。

2016-2018年成为真正的转折点,中国品牌突飞猛进:华为与徕卡联名达成、OPPO和vivo的旗舰系列找到市场定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米手机6发布。

这时候的索尼,尽管发布了XZ Premium这类堆料感十足的旗舰机,但高昂的售价,类原生的系统体验,已完全不适应中国本土市场。

这个时期的索尼Xperia已经开始沦为 “小众品牌”。

不必落泪,索尼手机已非核心

尽管索尼手机业务在中国市场败走,但索尼集团在其他领域却表现强劲。2025年上半年,索尼回音壁以23.9%份额居中国市场份额第一。

截至2025年2月,索尼ZV-E10、Alpha7C II、Alpha7IV位列京东微单单品金榜前三。索尼持续向华为、小米供应图像传感器,并拓展车载及B2B应用场景。

索尼集团CEO十时裕树强调游戏、音乐、影视为集团核心支柱,2025年上述娱乐业务占集团合并销售收入超60%。电子业务地位相对弱化,收缩手机等弱势战线成资源优化选择。

这说明,对于索尼而言,手机早已不是需要盈利的业务,更像是一个技术窗口。这就不得不提到,索尼的移动图像传感器,正在制霸手机领域了。

索尼在全世界影像传感器市场占据50%以上份额,手机端的CMOS研发速度极快,需要一个能随时部署新技术的产品平台,而Xperia正好承担这个角色。

像1英寸大底、可变焦潜望镜、实时眼控对焦等技术,往往都是先在Xperia上试水。

不过,近两年来,索尼移动图像业务与vivo、OPPO、小米等中国品牌的合作似乎更加紧密一些,LYT900、LYT818、LYT828等传感器都交由中国品牌首发。这形成了一个诡异的局面——索尼手机的竞争对手,反而成了索尼半导体部门最重要的客户。

告别之后

索尼Xperia的境况,某种程度上是日本手机制造业的缩影。它们拥有顶尖的硬件技术,精良的工艺设计,却在软件生态和本土化方面举步维艰。归根结底,索尼手机在中国最核心的问题依然是软件与系统的本土化困境。

中国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市场,存在多个平行且隔绝的世界。

要在这里取得成功,需要深度的理解和尊重,而非高高在上的技术炫耀。

索尼手机的退场,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警示:即使拥有最先进的技术,若不能融入当地的生活与文化,也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

在某个角落,或许还有人珍藏着一台索尼爱立信的W800i,怀念那个Walkman手机带来的青春记忆。

但时代的大潮从不为谁停留,索尼手机的中国故事,已然写至终章。

愿你造手机半生,归来仍是卖相机。

评论列表

詹密的爷爷
詹密的爷爷 6
2025-11-26 18:55
怪不得别人,自己做的实在太烂了。但是总觉得小日子明明有最好的技术,最好的资源,但是就是不肯最好产品,宁可把好东西给别人也不肯自己好好经营。
听雨
听雨 1
2025-11-26 21:25
索尼手机完全是科技含量的展示,真不需要以盈利为目的,索尼盈利的项目多了去了,而且技术含量比手机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