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帝国的黄昏:从五常中坚到美国跟班的沉沦之路…
但凡对国际政治有所了解的人都清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分别是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和法国,这五个国家堪称支撑全球国际秩序的核心支柱。
要是缺少了这五个国家的协同与制衡,联合国这套维持全球稳定的机制恐怕早已陷入瘫痪。
从法理和制度设计层面来看,五常的地位本无高低之分,都拥有着关键的否决权,可随着冷战的硝烟散尽,全球格局逐渐演变为“一超多强”的态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部分五常国家的发展轨迹却愈发拉胯。
在网络舆论场中,“五常之耻”的说法时常被提及,法国和英国往往是被点名的对象,而英国更是其中的“典型”——这个曾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袤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老牌强权,如今却沦为了美国身边唯唯诺诺的跟班。
追溯这一衰败历程的源头,其实早在二战落幕之际就已埋下伏笔,英国在战后一步步向美国靠拢,将自身的安全与发展捆绑在他人战车之上,最终落得个军事、经济双重衰败的境地。
如今英国的军事实力,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毫不为过,但凡稍有军事常识的人看了都会忍不住摇头叹息。
其常备武装力量的总规模仅有18万人左右,这样的兵力规模即便在一些地区性大国面前也毫无优势可言。
再看作为昔日帝国荣耀象征的海军,各类船只加起来虽说能凑出100艘的数量,但仔细甄别便会发现,其中真正具备作战能力的军舰仅有49艘,其余大多是辅助性船只,难堪大用。
空军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所谓的600多架各类机型的统计数据,不过是将运输机、空中加油机、教练机等所有航空器全部囊括在内的“注水数据”,若单论具备实战部署能力的主力战斗机,实际数量仅为169架。
陆军的窘境更是刷新认知,主战坦克的库存总量勉强超过100辆,而真正能够随时投入战斗、保持完好战备状态的挑战者2型坦克,竟然只有25辆,剩下的要么在维修厂进行大修,要么在排队等待零部件,处于长期趴窝的状态。
这25辆坦克的规模究竟意味着什么?要知道,当今主流军事强国的一个合成营,其标配的主战坦克数量就达到28辆,一个装甲旅的坦克保有量更是高达112辆,如此对比之下,英国全国的现役主战坦克数量,甚至还不及其他国家一个合成营的编制规模。
参考当下俄乌冲突的战场实际情况,一场小规模的据点攻防战,通常投入5辆坦克就能形成基本的作战力量,英国这点可怜的坦克家底,顶多能支撑五个这样的据点发起一次冲锋,一旦遭受损失便再无后续力量补充,堪称“一次性消耗品”。
曾经那个凭借强大陆军横扫欧洲、海军掌控全球海洋的日不落帝国,如今却陷入了“将军数量比坦克多,舰长人数比军舰足”的荒诞境地,沦为了国际军事领域的一大笑柄。
将英国的军事实力放到全球范围内横向对比,其落后程度更是令人咋舌。
就拿印度来说,这个常被调侃为“军工万国造”的国家,其常备军事力量规模达到145万人,海军舰艇数量超过300艘,空军装备的战斗机多达557架,陆军更是拥有4600辆主战坦克,各项数据都对英国形成了碾压之势。
即便是地域面积相对有限的韩国,也拥有60万常备军,主战坦克数量突破2500辆,海军舰艇保有量约200艘,单论海军舰艇数量,英国还不足韩国的一半。
更值得一提的是,英国耗费巨资打造的两艘航空母舰,至今都无法组建起完整的航母战斗群,舰载机数量严重不足,导致这两艘航母长期处于“有舰无机”或“无机可用”的尴尬状态,沦为了徒有其表的“面子工程”。
毫不夸张地说,要是剥离其他四个五常国家的支持,仅凭英国自身的军事实力,想要对抗一个中等规模的地区强国都显得力不从心。
早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英国的军事短板就已暴露无遗,当时面对军事实力并不突出的阿根廷,英国虽然最终惨胜,但全程打得异常艰难,若不是法国在关键时刻为其提供了关键的武器装备和情报支持,阿根廷几乎已经具备了将英国远征军拖垮的能力。
放到当下,若是让英国与经过多年战争锤炼、装备体系日趋完善的乌克兰正面抗衡,即便不借助外部援助,仅依靠乌克兰自身的武器库存和作战经验,也足以让英国吃尽苦头。
在核武器领域,英国倒是有着一段值得“炫耀”的历史,它是全球第三个成功研制出核武器的国家,在核技术发展初期曾展现出不俗的实力。
1947年,时任英国首相艾德礼正式启动核武器研发计划,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于1952年成功完成首次原子弹试爆,又在1957年突破氢弹技术,成为当时少数掌握热核武器技术的国家之一。
然而,核武器的研发和维护需要巨额资金投入,战后经济凋敝的英国难以承担这样的成本,尤其在关键的运载工具研发上陷入停滞,始终未能自主研制出可靠的核导弹系统。
直到1963年,英国不得不向美国求助,从美国引进了北极星潜射导弹,以此搭建起自己的核威慑体系,后来又将其更换为更先进的三叉戟导弹系统。
如今的英国核力量,早已失去了自主掌控的能力,所有的核弹头维护工作全部交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更关键的是,即便英国面临紧急情况,想要启动核打击程序,也必须获得美国的同意,这在全球有核国家中是绝无仅有的特例。
即便是巴基斯坦、朝鲜等核技术起步较晚的国家,都实现了核武器的完全自主控制,相比之下,英国的所谓“核威慑”,不过是美国核体系下的附属品,完全处于美国的掌控之中。
2025年7月,美国更是将B61-12型热核重力炸弹重新部署到英国萨福克郡拉肯希思皇家空军基地,这是自2008年以来美国首次在英国本土部署核武器,而英国首相斯塔默不仅对此表示欢迎,还宣布采购12架F-35A战斗机以搭载这些美国核弹头,彻底沦为了美国核战略的“前沿阵地”。
二战结束后,英国并非没有尝试过重振帝国雄风,也曾为恢复昔日的国际地位付出过诸多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