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那天刷手机看到个消息,心里咯噔一下。一个59岁的环卫工人,每个月辛苦挣来的230

那天刷手机看到个消息,心里咯噔一下。一个59岁的环卫工人,每个月辛苦挣来的2300块钱工资,一到手就全数交给儿子。你说这算怎么回事? 不是大妈自愿要交,是儿媳妇会主动来要。阿姨私下念叨,儿子根本指望不上,以后不回来啃老就算万幸了。这种事儿听着就让人心里发堵。 养儿防老这句老话,搁现在还真得打个问号。快六十岁的人还在扫马路,要是子女真孝顺,哪至于这样?我窝在沙发里刷到这消息,手里的薯片都不香了。 这事儿其实挺普遍的。现在不少老年人还在外面打工,有的扫大街,有的看大门,有的捡废品。他们那点退休金或者工资,不少都补贴给了子女。前两天社区里还有个老爷子,快七十了还在工地看夜,说是儿子买房欠的债还没还清。 你可能要问,这些子女怎么就忍心?说起来也挺复杂。现在年轻人压力确实大,房贷车贷孩子教育,哪样都不轻松。但这不是啃老的理由啊。父母把我们拉扯大已经不容易,到了该享福的年纪,反而要继续为我们操心,这说得过去吗? 我认识个朋友,他爸妈都是退休教师,老两口的退休金差不多都贴补他们小两口了。有次去他家吃饭,听他爸念叨“你们过得好比啥都强”,听着心里挺不是滋味。 从法律上讲,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这是写进民法典的。可现实里,很多老人宁愿自己苦着,也不愿意跟子女张口要钱。他们总觉得孩子在外打拼不容易,能帮一点是一点。 社会学家做过调查,发现现在这种“逆赡养”现象越来越常见。就是本该安享晚年的父母,反而要继续在经济上支持已成家的子女。数据显示,超过四成的城市老人和六成的农村老人,都会定期给成年子女经济支持。 这事儿往深里想,跟我们的养老体系也有关系。很多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只能靠那点新农保,根本不够花。城里老人虽然有养老金,但面对飞涨的物价,也是捉襟见肘。 不过话说回来,经济条件差是一回事,孝不孝顺是另一回事。孝顺不光是给钱,更重要的是关心和陪伴。有时候老人要的真的不多,就是周末能一起吃顿饭,生病时有人陪着上医院。 我有个同事做得就挺好。他爸妈从乡下来城里住不习惯,他就每周末带着老婆孩子回去看他们。虽然也给钱,但更多的是陪老人聊天,帮着干点农活。他说,看见爸妈笑,比啥都强。 现在很多年轻人总说忙,忙工作忙应酬,就是没时间陪父母。可你想过没有,父母还能等我们多少年?他们头上的白发一年比一年多,背也越来越弯。 那天看报道,说现在养老院一床难求,好的公立养老院排队都要排好几年。这背后反映的不正是我们养老面临的困境吗?如果每个家庭都能把养老重视起来,情况可能会好很多。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子女都不孝顺。现在很多年轻人确实不容易,北上广深一套房动辄几百万,生了孩子更是无底洞。但再难,也不能把父母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 记得老家有个邻居阿姨,儿子特别出息,在大公司当高管。可阿姨还是每天乐呵呵地扫大街,她说“能动就多干点,不给儿子添负担”。这种父母的爱,真的让人感动,但也让人心疼。 其实老人最怕的不是穷,而是孤单。有时候他们宁可子女“啃老”,至少这样能经常见到孩子。这种矛盾的心理,恰恰反映了老年人精神世界的空虚。 我们现在该想想,等我们老了,会希望子女怎么对待我们?将心比心,现在对父母好一点,也是给自己的晚年积福。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