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知道钱干不干净?”重庆女子接10万坚果大单,货拉拉运走货物后,银行卡突被冻结! “货没了,钱也取不出来,我就正常做生意,到底冤不冤?”重庆做坚果批发生意的王女士(化名)最近愁眉不展,一笔看似天降的10万元大额订单,让她陷入了“钱货两空”的困境。 事情要从几天前说起,王女士在电商平台接到一位陌生买家的咨询,对方自称是企业采购,要为员工采购福利坚果,语气爽快且不讨价还价。经过简单沟通后,买家直接敲定了10万元的订单,随即通过手机银行完成转账,收款到账的提示让王女士喜出望外。按照买家要求,她立刻联系了货拉拉司机,全程配合将数十箱坚果装车运走,双方自始至终没有线下见面,仅通过线上沟通确认了物流信息。 可这份喜悦没能持续多久,就在货物发出3小时后,王女士准备转账进货时,突然发现自己的收款银行卡无法操作。慌乱中联系银行查询,得到的回复让她如遭雷击——该账户因接收涉诈资金,已被外地公安机关冻结,冻结期限长达6个月。心急如焚的王女士当即报警,民警进一步告知,她收到的10万元货款,来源于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受害者被骗后将资金转入了该买家账户,而买家正是利用这笔“脏钱”支付货款,王女士的账户因此被列为“一级涉案卡”。 “我有完整的进货记录、订单截图和货拉拉运输凭证,怎么会想到钱是涉诈的?”王女士拿着厚厚的交易材料反复辩解,她表示自己经营坚果生意多年,一直规规矩矩,从没想过会卷入诈骗案件。如今货物已被拉走,银行卡冻结导致资金无法周转,相当于白送了10万元货物,这让本就依赖现金流的小生意雪上加霜。 处理该案的民警解释,冻结账户是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规手段,核心目的是阻断涉诈资金流转,防止赃款被进一步转移,并非直接认定王女士有罪。但由于涉诈资金确实流入了其账户,需要她配合提供完整的交易证明材料,待案件查清、排除其涉案嫌疑后,才能依法解除冻结。 法律界人士对此表示,商家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真实合法交易接收了涉诈资金,主观上无犯罪故意,通常无需承担刑事责任,但负有配合公安机关调查、返还涉诈资金的义务。像王女士这样已实际交付货物的情况,可在配合调查时申请向涉案买家追偿损失,或待案件侦破后向诈骗分子追赃挽损。 值得注意的是,王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随着反诈打击力度加大,诈骗分子不断翻新手段,利用正常商业交易“洗白”涉诈资金已成为新型诈骗套路。此前就有多地商户反映,遇到过类似“大额订单+即时转账+货拉拉取货”的情况,部分未及时察觉的商家不仅面临资金冻结,甚至因未能举证自己不知情而陷入法律纠纷。 警方特别发出风险提示:商家承接大额订单,尤其是网上陌生客户的交易时,务必多留个心眼。一是尽量通过平台担保交易,避免直接接收陌生个人账户大额转账;二是严格核实客户身份,可要求对方提供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明等材料,必要时通过多种渠道交叉验证;三是规范交易流程,签订正式书面合同,详细留存聊天记录、物流凭证、货物签收单等所有材料;四是若发现账户被冻结,第一时间联系银行查询冻结机关信息,主动配合调查并提交证明材料,切勿隐瞒或试图转移资金,否则可能涉嫌违法。 目前,王女士已将所有交易材料整理完毕提交给警方,正等待进一步调查结果。截至发稿,她的银行卡仍处于冻结状态,案件正在侦办中。这场突如其来的“横祸”也给广大商户敲响了警钟,在数字化交易日益便捷的当下,守住交易安全底线,才能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工具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