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官员称:我们决不能妥协,中国不太可能用15年前那一招。 说到那一招,日本显然记得深刻。15年前,中国的迅速反应让日本措手不及。如今,日本自己也清楚,那招仍然有效,但为了维持强硬的形象,只能嘴上硬撑。 他们嘴里 “15 年前那一招”,说的就是 2010 年的钓鱼岛渔船事件。那年 9 月,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故意冲撞我国渔船,还非法扣押了船长詹其雄和船员,这下彻底激怒了中国。 中方先是在外交上密集交涉,一天之内多次提出严正交涉,要求日方立刻放人放船,但真正让日本扛不住的是经济上的反制。 当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国,而日本的电子、汽车等高科技产业几乎全靠中国稀土支撑,中方悄然暂停对日稀土出口后,日本企业界立马慌了神,丰田、索尼这些巨头纷纷跑到政府施压,最终日本只能乖乖释放船长,那一招精准打在了对方的软肋上。 如今日本敢说这种硬话,显然是把美国的表态当成了靠山。但他们似乎忘了,这 15 年里,东海的格局早就变了。 先看海上力量,现在中国海警在钓鱼岛海域的巡航已经成了常态,今年到现在已经巡航了 334 天,去年 11 月到今年 5 月更是创下了连续 216 天的纪录,这可是 2012 年以来的新高。 巡航舰船的吨位和装备也今非昔比,甚至能出动舰载直升机处理突发情况,5 月就曾迅速驱离非法闯入领空的日本右翼民用飞机,海空一体化的执法能力一目了然。 过去是渔船与巡逻船的偶然对峙,现在则是中国海警的持续存在,这种常态化的力量展示,比单次反制更有威慑力。 经济层面的变化就更明显了。日本觉得现在中日经济 “你中有我”,中国不敢再用稀土这张牌,可他们没算明白两件事。 中国如今的经济体量是 2010 年的三倍多,已经是全球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就算真有经济摩擦,中国的市场纵深和供应链韧性也比日本强得多。 而且反制手段早就不止稀土一种了,从农产品的进口检疫到旅游市场的调控,从技术合作的准入到供应链的布局调整,可选择的空间大了去,现在的博弈早已不是单张牌的对决。 更关键的是,美国的承诺真有那么靠谱吗?皮戈特的表态看似强硬,但追溯一下就会发现,美国对钓鱼岛的态度是慢慢变的。 特朗普第一任期时,为了在经贸上拿捏日本,才首次把钓鱼岛纳入《美日安保条约》,后来拜登政府继续强化这一立场,本质上是把钓鱼岛当成了印太战略的棋子。 可大国之间的承诺从来都跟着利益走,要是真的因为一个小岛可能引发核大国之间的冲突,华盛顿未必愿意付出这个代价。 就在皮戈特表态前几天,还有消息说美国已经把部署在日本的中程导弹撤走了,这种实际动作和口头承诺的反差,值得琢磨。 日本官员的自信,本质上是用 15 年前的眼光看现在的局势。他们只记得当年中国靠稀土反制,却没看到如今中国海警天天在钓鱼岛海域巡航;只听到美国的口头支持,却没掂量清楚盟友承诺的真实分量。 15 年过去,中国早已不是需要靠单一手段施压的国家,而美国的承诺也从来不是铁打的靠山。这场围绕钓鱼岛的博弈里,棋手和棋盘都变了,日本押宝在外部支持上,本身就是一场风险不小的赌博。 真正的博弈,靠的是实力与智慧,而不是意气用事与政治表演。日本若继续沉迷在“我们有美国、日本不怕中国”的迷幻言论里,恐怕离真正的转机,只会越来越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