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嘛,乌克兰泽圣团伙决定继续打下去 别看天冷,乌克兰的局势却一点没降温,刚拿到美国递过来的“和平协议”,泽连斯基政府连犹豫都没犹豫,直接拒了。 不是因为不想和平,而是这份方案里,几乎每一条都踩到了乌克兰的底线。 这份由华盛顿主导的28点计划,表面上是为了“停火”,实则更像是对基辅的“清单式改造”。 限制军队、不准入北约,还要默认克里米亚是俄罗斯的,这要是签了,乌克兰三年的血仗不就白打了吗?更别说,还得在100天内搞大选,全面赦免战争行为,直接把乌东战区的仇恨一笔勾销。 计划刚一曝光,乌克兰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就明确放话:这些条件根本没得谈。 乌克兰不会放弃对领土的主权,也不会接受任何形式的“软投降”,这番话其实就是对外释放信号,无论代价多大,这仗还得打。 可问题是,泽连斯基政府现在真的还有得选吗? 战争打到今天,乌军每天要烧掉将近两亿美元,国防预算占GDP的三分之一,全球第一。 国内财政快要见底,腐败又成堆,前线士兵一边作战、一边抱怨后方贪官把军需当生意,再加上俄军在战场上的步步推进,让基辅的信心比天气还寒冷。 但即便如此,国内超过八成民众依然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领土让步,前线很多乌军说得更直接,“宁愿死在阵地上,也不想做个被出卖的士兵”。 这不是简单的民族主义,而是几百万普通乌克兰人对战争意义的执着:如果撤了,那牺牲了的兄弟算什么? 可偏偏这时候,美国又开始放风:如果你们不配合和平方案,那军援可能就得断,这招够狠,直接把泽连斯基逼到墙角。 要脸还是要命?这是个真问题。 特朗普政府主打一个“交易式和平”,看重的是成本控制和快速止损,他不关心乌克兰怎么想,更不在乎俄罗斯是不是得到了太多。 只要能体面地把美军援停住,不再为这场“别人的战争”买单,白宫就能交差。 可欧洲人也不傻,法国、德国这些老牌盟友虽然嘴上支持和平,但对美国这套“甩手掌柜”的做法早就心有不满。 特别是“冻结俄罗斯资产援乌”这事,像比利时、匈牙利、斯洛伐克这些国家就直接反对,他们担心,一旦欧元的“中立信誉”被打破,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就保不住了。 更有意思的是“普特会”之后,美俄之间的气氛确实缓了一点,但乌克兰问题依旧是死结,俄罗斯不可能主动让步,而乌克兰不愿认输,美国想撇清责任,欧洲在夹缝中左右为难,全球一圈转下来,谁都不愿意背这个烂摊子。 相比之下,中国的态度稳得多,始终坚持“政治解决争端”的基本立场,不选边、不站队,也不搞双标,这种不搅局、不添乱的姿态,反倒赢得了不少国际理解。 从中国的角度看,乌克兰问题已经不只是俄乌之间的冲突,而是全球地缘政治的一个缩影,要解决问题,靠的不是谁声音大、武器多,而是能不能让各方坐下来谈,谈出一条能共存的路。可惜,现在这个局面,连坐下来都难。 其实乌克兰现在最痛苦的,是没有退路。 打吧,资源快耗尽,军心开始浮动;停吧,国内民意根本不答应,政治动荡可能立刻爆发,泽连斯基政府处在一个看似有选择,实则进退两难的位置。 而“泽圣团伙”选择继续打下去,不是因为他们乐意,而是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接受这份“和约”,就等于承认失败。 不仅政权不保,连国家体面都难以维系,对乌克兰来说,战场或许残酷,但谈判桌上的“和平”更像刀子。 局势走到这一步,和平谈判不再是单纯的外交事务,而是一场权力的再分配,谁让步,谁就被削弱;谁坚持,谁就承担代价。 乌克兰的选择,某种程度上,是对“一边倒和平方案”的反弹,也是对大国博弈下小国命运的无声抗议,只是,这场抗议的代价,仍然在一天天地被普通人埋单。 和平?谁不想要,但不是用尊严换来的和平。 乌克兰这条路,已不只是战争的延续,更是一个民族对“被安排命运”的最后抵抗,当“和平协议”变成“屈辱清单”,当国际社会的调停只为自己的算盘服务,乌克兰的选择虽难,却也在情理之中。 打下去,是无奈,更是倔强,但战火终究不是归宿,真正的和平,或许还要等一场更公平的博弈重新开始。 信息来源:特朗普28点和平计划全曝光:乌克兰需弃土裁军,永久放弃北约——新浪财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