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上海,男子患精神分裂,未婚未育,退休后被姐姐和两个妹妹送到了疗养院长期居住。他每

上海,男子患精神分裂,未婚未育,退休后被姐姐和两个妹妹送到了疗养院长期居住。他每月退休金五六千,还攒了上百万元,都交给姐姐代为保管。谁知13年后,妹妹竟然发现姐姐悄悄从哥哥卡上转走了135万余元,但只有很少一部分花在了哥哥身上,其他的全进了姐姐腰包。于是,两妹妹将姐姐告上法庭,要求立刻还钱。法院经过调查,却发现了更加震惊的真相。 很多人以为,“精神残疾”“医院住了十几年”这些标签叠在一个老人身上,经济情况应该是一穷二白、靠补助过活。 可上海这位六十多岁的刘先生恰恰相反,他明明是个低调的“隐形中产”,靠着几十年工作积蓄、稳定退休金和各种补贴,账上躺着百万现金,日子本该稳稳当当地过。 但谁能想到,135万元没花在他身上,却悄无声息滚进了亲大姐的口袋,更讽刺的是,如果不是家里因为老房子拆迁闹翻了,这笔黑洞一样的财务问题可能永远不会见光。 刘先生年轻时患上精神分裂,一生没结婚,也没孩子,最后住进医院,生活起居全靠医护照料。 可他不是拖累,他省着用、舍不得花,退休后每月六千多进账,吃穿住用都有医院兜着,钱根本花不掉,存折越攒越厚。 他所有的证件、存折、银行卡,当年在姐妹们推来推去的“商量”中,被交到了大姐手里,说是为了方便管理,让弟弟安心养病。 两位妹妹心大,也信得很,基本不过问,反正是一家人嘛,谁会想着血缘关系还能出纰漏?结果正是这份不设防,让大姐掌握了生杀大权。 事情的转折点来自一套老房子,父母的房子要拆迁,三姐妹谁也不肯让步,吵得面红耳赤。 吵着吵着,突然有人甩了一句“那弟弟的钱这些年去哪了?”就这样,一句话,把沉底十几年的烂账掀了个底朝天。 妹妹们一咬牙,把监护权申请到自己手里,法院介入后,银行流水一摊开,所有人都愣住了,十多年间,135万像被蚂蚁搬家一样,一点点转走,收款人不是别人,就是大姐本人和她女儿。 被逼到法院上的大姐立马摆出“苦情戏”模板:自己辛苦照顾弟弟,花钱租房又装修,累到没日没夜。 乍一听好像挺有道理,但妹妹们直接搁证据:那房子装修得漂漂亮亮,可住进去的根本不是刘先生,是大姐女儿一家。 等于是刘先生的钱,替外甥女装修婚房,更离谱的,还不止这些,医院记录显示,刘先生十多年里出院次数一共66次,平均一年才五天,而且大多数是春节回家吃顿饭。 为了这“五天”,大姐却固定从他卡里扣每月三千多的房租,甚至在医生明确说“不能离院”的那几年,这房租也没停过。 不仅如此,父母生前留给刘先生偶尔住的小房子,也被大姐一次没打招呼地出租出去,租金十年如一日,分毫没给到弟弟,全部当成自家收入。 法律对监护人可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民法典》写得明明白白:监护人的职责,是替被监护人保管财产、为他谋利益,不是把钱当成自家钱包。 法院最后算账:哪怕按上海的消费水平,刘先生每年真正合理的开销顶天也就一两万,十三年就算20万,大姐说不清楚的部分,就是巨大的黑洞。 法院即便照顾到“大姐多少有些劳务付出”,也挡不住事实摆在眼前,最终判她返还70万,判决下来了,钱要还,监护权也换了人。 但这一家人为此撕破的脸,已经补不回来,刘先生丢掉的不只是存款,还有十三年被蒙在鼓里的尊严。而亲情,被金钱搅得面目全非。 监护权不是“特权”,不是“用来顺手牵羊的通行证”,而是责任,是替一个无力自保的家人看家守财、撑伞挡雨的义务,可在现实中,一旦钱多、监管少,人心的黑洞就会迅速张开。 好在,法院最后替刘先生把这条早该刹住的贪婪之路拦住了,希望他剩下的日子里,银行卡里的每一分钱终于能真正用在自己身上,而不是继续被谁当成“随手的提款机”。 毕竟,钱少了可以再挣,人心裂了,很难再补。

评论列表

No Pain No Gain
No Pain No Gain 22
2025-11-20 21:19
黑心者应该受到惩罚,而不是简单对半分
红红火火
红红火火 9
2025-11-20 23:30
上海一个的开消一年,一两万?,我想去上海发展

有人 回复 11-21 01:55
又是个学渣,简单的事情看不懂。他一年开销的就是春节5天,360天住院不用自己开支。

用户92xxx34 回复 11-21 00:50
问题是年轻时有精神分裂症??能有工作吗?

用户10xxx11
用户10xxx11 8
2025-11-20 21:53
应该是分享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