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三峡大坝“账本”出炉:运行了20余年,2500亿投入如今回本了吗?     很多

三峡大坝“账本”出炉:运行了20余年,2500亿投入如今回本了吗?     很多人以为这钱全花在了修坝上,其实坝体建设只占了其中的42%。大部分钱花在了那些不容易看到的地方。   像是113万库区移民的安置,这就花了700亿,移民安置包括建新城镇、学校、医院等等,生活配套得跟上。   再加上输电线路、后期的环保投入,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   而且,这些投入不是一次性的,每年还得花几十亿来维护设备和进行生态修复。   到2025年上半年,三峡集团的投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至于最直接的回本项目,就是发电了。   三峡电站装了32台巨型机组,总装机容量高达2250万千瓦,是全球最大的一座水电站。   从2003年开始首批机组发电,到现在,三峡的累计发电量已经突破1.8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全国一年总发电量的好几倍。   按照每度电0.25元的上网价来算,光是发电收入就超过了4500亿,基本把2500亿的投入给赚回来了。   到了2025年上半年,情况更猛了。   三峡主力电站的发电量占据了大半份额,在丰水期满负荷运行,枯水期也能通过调峰保障供电。   光是双节期间,新能源板块就贡献了16.11亿千瓦时的发电量。     不过,三峡的价值可不止在发电,它的防洪功能才真的是“保命钱”。     以前长江的洪水每年都让沿岸百姓心惊胆战,尤其是1998年的特大洪水,2亿人受灾,损失高达2550亿,结果比三峡的总投资还要多。     三峡大坝建成后,拥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相当于给长江装了一个超级大水库。     比如2020年那次特大洪峰,大坝把下泄流量从7万立方米/秒降低到了4.9万立方米/秒,成功避免了武汉、南京等城市的灾难。     光防洪这项,就为国家避免了不少损失,更重要的是,防洪还为社会稳定和民生保驾护航,这些是金钱买不到的。     长江上游曾经有不少险滩,重庆到上海的货运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大坝建成后,水位抬高,淹没了险滩,开辟出了600多公里的深水航道,万吨级的海轮可以直接开到重庆,运费也降了下来,从120元/吨降到40元/吨。     到2025年3月,三峡的船闸已经运送了22亿吨货物,长江变成了真正的“黄金水道”。     除了这些,还有旅游收益,每年带动的收入也不少。     回头看,三峡大坝的2500亿投资,早就通过发电、航运等直接收益收回来了。     而它带来的防洪、生态保护等无形价值,根本无法用金钱衡量。     三峡不仅是赚钱的“国之重器”,更是守护百姓安全、助力国家发展的民生工程。     几十年来,三峡用实际效果证明了,这笔钱花得值,花得对。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