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快讯!快讯!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突然讲明了:在回忆录《应许之地》中,他提到中国

快讯!快讯!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突然讲明了:在回忆录《应许之地》中,他提到中国长期保持克制,让两国关系几十年没走到全面冲突。据多家媒体整理,这段表述被广泛引用。 说起这件事,1993年“银河号”就摆在那。美国凭情报指控中国货轮向伊朗运化学品原料,在印度洋拦截扣了33天。中方提出交涉,为打消质疑,同意登船检查,结果没发现违禁品。美国没有道歉,事态却止住了,没扩大。 紧接着是1999年贝尔格莱德使馆被炸、2001年海南空中相撞。两次都压着火处理,先稳住局势,再推进善后。在对方军机、导弹都已经落到头上的情况下,这种稳住节奏的做法,确保事态不往失控方向滑。 把数据摆出来更直观。1990年,中国名义GDP大约3600亿美元,美国大约5.9万亿美元。差距就在那里。硬冲只会拖累发展进度,稳住外部环境,把资源放到产业和技术上,才是那时候的主线。 把时间往前推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制造业链条迅速拉长,基础设施一条条铺开。另美国在“9·11”后把精力压到反恐,先后打阿富汗和伊拉克,持续分心。结果就是,一个在忙着海外行动,一个在往产业升级上加码。 到2010年,中国名义GDP突破6.1万亿美元,正式超过日本。这背后是多年稳外部、强内部的累积效应,不是一两次碰撞里的情绪选择能换来的。 再看奥巴马的另一面表述。他推动“重返亚太”这步棋制衡中国,同时在气候议题上与中方合作。2015年的中美气候联合声明,为《巴黎协定》达成铺路。对比下来,克制让对话空间存在,才有可能把矛盾管控在可控范围里。 回到近年的态势,王毅在谈乌克兰时公开表示,从事情本身的是非出发,发挥建设性作用,不火上浇油。这种表态延续的是同一套底线思维:先稳局,再谋解。 在南海方向,做法也是一以贯之:一方面维护主张,另一方面推进沟通和处置,避免海上摩擦失去控制。步骤清晰,避免把现场推向不可收拾的边缘。 很多人把克制理解成退让,但从这些节点它是对节奏的拿捏,是对自身阶段性的判断。用事实把局面稳下来,把时间留给产业与技术,这才是硬骨头。 现在再看国内的硬件和产业链,航母下水、卫星发射、国产大飞机试飞,都在按部就班往前走。分配到这些工程上的投入和心力,正是当年稳住外部换来的空间。 大国掰手腕,关键不在一时起伏,而在是否能把主导权握在自己手里。过去的选择让今天更从容。 收尾:把劲儿用在该用的地方,局面就能按我们的节奏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