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个在中国待了20年的老外——桑德。回到欧洲后,居然自掏腰包,跟整个西方世界“死

一个在中国待了20年的老外——桑德。回到欧洲后,居然自掏腰包,跟整个西方世界“死磕”起了731。 桑德是土生土长的荷兰人,2005年以交换生身份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东亚史,这一待就扎进了中国的烟火里,后来还成了长春姑娘的丈夫。他最初的研究方向是东北近代工业,第一次走进731部队遗址纪念馆,是导师组织的实地教学活动。站在编号牌展区前,那从1到15000多的金属牌密密麻麻挂了整面墙,讲解员说“这些被当作‘材料’的人没一个活着出去”,这句话像钉子一样扎进他心里。他后来在采访里提过,那天他盯着展柜里生锈的冻伤实验器械看了半小时,胃里一阵翻涌,那些器械上的血迹早已发黑,却比任何文献都更直白地诉说着罪恶。 2023年桑德举家回荷兰海牙定居,找了份中学历史老师的工作。第一次讲二战亚洲战场,他翻遍了学校采用的三种主流教材,发现最详细的一本也只在“太平洋战争”章节提了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731部队的名字连影子都没有。有学生举手问“日本有没有类似纳粹集中营的地方”,他拿出在纪念馆拍的照片,孩子们居然以为是电影道具。这事儿让他憋了一肚子火——荷兰街头随处可见反思纳粹的纪念碑,可欧洲人对日本在亚洲犯下的反人类罪行却一无所知,不是遗忘,是根本没人愿意提起。 他没光抱怨,转头就开始想办法破局。知道欧洲年轻人爱听歌,他决定从音乐入手,花了两周时间联系音乐人,前两个英国歌手一听是讲731的,直接以“题材敏感”拒绝了。直到找到独立歌手Tim Moyo,他把攒了半年的课时费5700元全拿出来,还带着翻译好的“特别移送”档案——那是1997年从伪满资料中发现的731受害者原始记录,上面全是被抓的爱国人士。Tim Moyo查完资料后红着眼眶答应下来,歌曲《编号》里反复出现的“Maruta”(日军对受害者的蔑称),就是照着档案里的记载写的。 光有歌不够,得让主流媒体看见。桑德找公关公司时更碰壁,大公司一听要曝光日本战争罪行,怕得罪日本企业客户,全婉拒了。他咬咬牙把收藏的徕卡相机卖了,凑了1万5千块找了家小公关公司Waamos。打动对方的是他带来的铁证:美国解密的1567份731人体实验报告、3497名受害者“特别移送”档案,还有日本刚公开的194分钟影像截图,里面清晰拍着士兵搬运细菌弹的画面。 终于,荷兰记者Joaniederike愿意站出来,成了第一个报道此事的西方媒体人。有人在网上骂他“多管闲事”,桑德直接晒出史料反击:731部队长石井四郎当年用活人实验数据换了美军的豁免权,这些档案至今还锁在德特里克堡的保险柜里。他在课堂上跟学生说:“历史像哈尔滨的雪,不扫会盖住脚印,但脚印从来没消失过。” 他办公桌摆着块编号牌复制品,那是从纪念馆带回来的,阳光照上去时,数字的阴影像极了那些没能合上眼的受害者。 咱们身边总有人说“都过去这么久了别再提了”,可看看桑德,一个荷兰人,却在掏自己的钱、费自己的力,守护着本不属于他的民族记忆。那些说“没必要”的人,该好好想想:如果连我们自己都懒得回望,又凭什么指望别人记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