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1月2号,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再次提到了中国,并且重复了之前所提到的G2构

11月2号,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再次提到了中国,并且重复了之前所提到的G2构想。那么如何看待特朗普的这个发言呢?他又为何一定要把中国拉进G2的框架当中呢?   说白了,G2就是他想象中那种中美两国一块儿主导全球事务的格局。这想法听起来挺唬人,感觉像是给了中国一个特别高的位置,但仔细一琢磨,这里面藏着的算盘可没那么简单。   美国这边,最近日子好像没那么顺心。通胀压力不小,自家农场里的大豆还等着找买家,产业链也总让人觉得不那么踏实。   特朗普虽然嘴上还在说中国该负责,但他心里门儿清,很多全球性的大问题,比如稳住油价或者处理庞大的债务,要是没有中国参与,光靠美国自己还真有点玩不转。   他这么急着提G2,表面上是说“共治”,骨子里更像是想拉中国进来,一起分担那些让他头疼的全球性风险和责任。   这招在2008年金融危机那会儿美国就用过,当时也是说得天花乱坠,什么“中美共治世界”,可一旦自己喘过气来,立马就换了一副面孔,转头就去搞什么“印太战略”围堵中国。   所以,这G2的戏码,怎么看都像是美国遇到麻烦时才会拿出来的“急救包”,而不是真心想平起平坐。   中国对特朗普抛出的这个“橄榄枝”,反应相当冷静。外交部这边说得明白,中国追求的是真正的多边主义,国际上的事儿得由各国商量着来,可不是一两个国家就能拍板决定的。我们更认同联合国框架下的合作,对那种“两极共治”的模式压根不感冒。   中国的合作之门一直是敞开的,但前提是得平等互利,可不能接受美国设定好的那种“美主中辅”的剧本。   要是中国真点头进了特朗普设计的这个G2框架,那我们在发展中国家中的信誉可能就得大打折扣了。   中国一直把自己看作“全球南方”的一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伙伴。要是突然跟美国绑成个小圈子,那过去坚持的“代表发展中国家”的说法恐怕就立不住了。这种自毁长城的事儿,中国肯定不会干。   特朗普这么执着于拉中国入伙,也透露出美国现在的一种焦虑。过去那种美国说一不二、独霸天下的模式,眼看是越来越玩不转了。   欧洲、日本这些老盟友也开始各有各的心思,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反过来看中国,不但“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做越大,在新能源、5G这些新兴领域也越来越有话语权。   特朗普喊G2,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他不得不面对现实的一种表现,即美国已经无法单独主导世界事务,必须承认中国确实拥有了与其进行对等博弈的实力。但他所说的“共治”,核心恐怕还是想维持美国的主导权,让中国在他的规则下出力帮忙。   中国这边呢,心里跟明镜似的。我们这些年发展的路子走得挺稳,制造业体系完整,不少新技术也跑到了世界前面。   美国想再像过去那样,用个看似好听的名头就把中国框住,已经不可能了。我们愿意和美国谈,也愿意在气候变化、经济稳定这些全球议题上合作,但必须是平等的合作,而不是给美国当配角或者替它“背锅”。   而且中国和俄罗斯在能源、金融领域的合作也在深化,比如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推进,这些都在悄悄改变着全球的力量格局。美国想靠一个G2的概念就把中国从现有的合作网络中拉走,恐怕是一厢情愿。   所以,特朗普这次重提G2,更像是一次策略性的喊话,目的是为中美接下来的互动营造一个看似对他有利的舆论氛围,同时也暴露了美国在当前国际格局中所处的某种被动。而中国的冷静回应,则清晰地划出了我们的底线和原则:合作欢迎,但附庸和不对等的游戏规则免谈。   这个世界未来的秩序,越来越趋向于一种多方参与、动态平衡的复杂模式,那种由两个大国就能“平分天下”的简单想法,显然已经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