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澳大利亚野兔成灾,有100多亿只,体重百斤却无人食用,当地人给出答案:不敢吃。

澳大利亚野兔成灾,有100多亿只,体重百斤却无人食用,当地人给出答案:不敢吃。   澳大利亚野兔这场百年闹剧,真的得从一位“热爱生活”的英国老哥说起。1859年,有个名叫托马斯·奥斯汀的殖民者,觉得澳大利亚这片土地太无聊,没啥像样的猎物让他过打猎的瘾,就托人从英格兰老家捎来一批兔子。   这批兔子包括12只家兔和5只欧洲穴兔,在农场里稍作繁殖,凑成24只后,就被他潇洒地放归自然了。   托马斯先生当时肯定没想到,他这个为了找乐子的举动,竟然亲手打开了生态灾难的“潘多拉魔盒”。   这些兔子一到澳大利亚,那可真是老鼠掉进米缸里!当地水草丰美,气候那叫一个舒坦,最关键的是,几乎找不到什么像样的天敌。   澳洲大陆四面环海,跟其他大陆隔开了几千万年,自个儿演化出的动物像袋鼠、考拉啥的,大多温顺老实,哪里是这些欧洲来的“繁殖狂魔”的对手。   兔子在这儿简直乐疯了,母兔一年能生好几胎,一胎就好几只,幼崽短短半年又能接着生。   它们以每年130公里的惊人速度向外扩张,短短六十来年,就占领了整整400万平方公里的澳洲大陆。   到了1926年,兔子的数量竟然膨胀到了吓人的100亿只左右,数量一度攀升至180亿只,而当时全澳大利亚的人口才500多万,这比例悬殊得简直没法看。   它们还到处打洞,把地下弄得千疮百孔,进一步破坏了土壤结构。   本地那些温顺的食草动物,比如各种有袋类小伙伴,根本抢不过这些外来的“吃货”,食物和家园都被兔子霸占了,结果好些土著物种数量锐减,甚至像鼠袋鼠这种可怜的小家伙直接被逼得灭绝了。   澳大利亚这个“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可遭了大罪,100亿只兔子啃掉的草,差不多相当于10亿只绵羊的口粮,畜牧业受到巨大打击,农民们损失惨重,真是有苦说不出。   面对这么严重的“兔灾”,澳大利亚人也是急眼了,开启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人兔大战”。   最先想到的办法挺简单,就是一个字——抓!政府鼓励民众用猎枪、布网、下套子各种方式捕杀,还悬赏两万五千英镑征集妙招。   这笔赏金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连大名鼎鼎的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都动了心,派人带着鸡霍乱病菌想来试试,可惜这病菌对兔子不太灵光,计划泡汤了。   硬的不行,有人就想来软的,琢磨着“以夷制夷”,引进了兔子的天敌——狐狸。   没想到狐狸这家伙精得很,它发现捕猎跑得飞快的兔子太费劲,还不如去抓那些行动迟缓、傻乎乎的本土有袋动物来得轻松。   结果兔子没减少,本土动物又遭了殃,真是引狼入室。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澳大利亚政府下了血本,从1901年开始,花了七年时间,修建了一条总长超过3000公里的超级防兔篱笆,指望着能像长城一样把兔子挡在外面。   可兔子是天生的“打洞专家”,你这篱笆修得再长,它们从地底下挖条隧道就钻过去了,加上风吹日晒篱笆也容易损坏,这个浩大工程最终也没啥大用。   被逼急的澳大利亚甚至动用了空军,朝着兔子聚集区扔毒气弹,这招虽然毒死了一些兔子,但其他野生动物和家畜也跟着倒了霉,生态环境被破坏得更厉害,简直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只好赶紧叫停。   直到上世纪50年代,事情才出现转机。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们终于祭出了“生化武器”——粘液瘤病毒。   这种病毒靠蚊子传播,专门感染兔子,对别的动物和人没事,当时的效果非常猛,兔子死亡率超过九成,数量一下子从百亿级别暴跌到一亿以下。   澳大利亚人刚想松口气,没想到兔子的“逆袭”就来了。   有些兔子运气好,体内产生了对抗这种病毒的抗体,存活下来,并且把这种抗病基因传给了后代。   到1990年,兔群数量又恢复到了6亿只左右。   到现在,澳大利亚的野兔数量依然维持在2亿到3亿只的规模,每年给经济造成的损失高达2亿澳元,人兔之间的博弈还在继续。   说到这里,你肯定要问了,兔子肉又不是不能吃,中国人还开发出麻辣兔头这样的美味,澳大利亚人为啥不发动“吃货”的力量来解决危机呢?这里面的原因还挺复杂。   首先,这兔子的数量实在多到令人绝望。   就算全澳大利亚的人一起上阵,一天吃一只,一年下来也就消耗十几亿只,可兔子一年繁殖的数量远不止这些,根本吃不过来。   而且,澳大利亚人本身没有大规模吃兔肉的饮食习惯。   在欧洲,像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地,兔肉是传统美食,但英国殖民者带来的饮食文化里,兔肉并不普遍,后来兔子又成了破坏家园的“害虫”,当地人从心理上就比较排斥吃它们。   再加上这些野兔长期在野外生存,肉质可能比较柴,口感不如养殖的兔子,很多人也不知道该怎么烹饪。   虽然有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推广养兔来解决粮食问题,但在澳大利亚这种特定背景下,“靠吃解决入侵”的想法确实不太现实。

评论列表

fu1027
fu1027 1
2025-11-04 00:33
移民中国人一亿过去,三年时间就能把澳洲野兔整成保护动物。